Facebook Sharer
选择您要替换的背景颜色:
【农历新年】背景图片:
个性化设定
 注册  找回密码
楼主: dmont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经] d'mONTE 幼儿教育心得 =)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1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21#
发表于 2012-8-18 07:30 PM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的尝试能够成功



"Like if you love it. Share if you Like it. =)"
我们不需要强迫孩子学习,学习是孩子的天性,这种天性你可以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发现。举个例子来说:小孩子喜欢反复地按灯的开关,按的时候还会随着灯亮、灯灭而兴奋。他这样做正是在利用周围环境进行科学的学习。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灯亮、灯灭的效果时,就想找到原因。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天生就想接触超出他理解能力范围的东西。一旦孩子发现了问题,就会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孩子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时,会做出一些大人觉得出格或者不好的举动,作为父母会很自然地阻止他的动作。父母容易认为孩子的动作不得要领,很随意而且很危险。其实,我们大人的思维方式需要改变!需要更有创造力,学习去欣赏孩子的独特思维,欣赏他们不可思议的动作,欣赏他们做出的那些对成年人来说轻而易举、极其平常和普通的动作。
实际上,抚育孩子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断在孩子身上看到奇迹的过程。
抚育孩子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断在孩子身上看到奇迹的过程。
在学前教育时期,孩子会经历“敏感期”。这段时间孩子主要依靠周围环境进行学习。这就意味着妈妈要尽量创造条件,以满足孩子早期教育的需要。
首先,妈妈老师需要在家中布置一些漂亮的装饰,以孩子为中心准备一个学习环境。我并不是说要完全照顾孩子的奇思异想而不顾大人的生活理念。我的意思是不要把家布置得像学校,好像20多个学生要面对一个老师那样的班级。妈妈老师与学校里的老师可不同,她要懂得充分挖掘自己孩子的天赋,帮助孩子建立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让他依赖妈妈的提醒和监督。
在家庭环境中,妈妈如果能够做到欣赏孩子的行为,挖掘孩子的潜在能力,就已经在发挥自身教育潜能上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了。
接下来妈妈老师需要了解孩子最突出的天赋,解读孩子在学习中所发出的信号,在家中给孩子提供最有力也是最有效的支持。有时你会发现你误解了孩子所发出的信号,从而提供的帮助是错误的。没有关系!请记住,你已经研究和探索了适合孩子的很多方法,比如,如何让孩子安然入睡。你正在进步!
之后,妈妈老师要学习的是适应孩子不断增长的学习需要,为孩子制定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正如妈妈持续地在刻度尺上为孩子记录不断增长的身高一样。在这一过程中,你将会发现你和孩子更加快乐了,你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你的孩子逐渐接受并喜欢你对他的教育了。

D'Monte is your partner in parenting~

For enquiry,
Call to 04-6444961
Email dmonte.ccdc@gmail.com
Like us in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dmontechildcare
website www.dmonte.com.m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22#
发表于 2012-8-27 10:33 PM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的尝试能够成功 ~2,3,4,5,6



"Like if you love it. Share if you Like it. =)"
独立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最大的障碍是我们做父母的不能理解孩子的独立。谈到这里,你知道孩子有被称为“可怕的两岁”的阶段吗?
其实,在孩子入学前的这个阶段,根本没有必要向他发火,你眼中孩子的叛逆,只不过是他独立意识的觉醒。他在接受和面对事情的时候,他需要自己找到一个他愿意接受的方式,并坚持那样做罢了。这没什么不好理解的,因为我们通常做事情的时候,也是愿意随着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孩子觉得大人能够理解他,他就不会有过激行为,更不会在商店门口满地打滚和尖叫了。
父母的知识就是父母的能力。如果你对孩子的性格和习惯能多一些了解,你就可以将孩子“可怕的两岁”变成“美妙的两岁”。同样的道理,还有3岁、4岁和5岁……



"Like if you love it. Share if you Like it. =)"
父母的知识就是父母的能力。
孩子开始有独立意识是非常好的事情,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会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倒牛奶,他们愿意像大人一样自己做所有事情,比如去扫地,去扔垃圾,把弄乱的玩具装回箱子里等等。
当然这样的独立行为会有危险,特别是当孩子要你放开手,自己猛冲进汽车行驶的马路时。这时,我们要告诉他们:“不可以!在有车的地方必须抓住妈妈的手。”我们必须告诉孩子不听话的结果:“你还太小,不会看车。车子也许会很快冲向你,如果你在马路上乱跑,妈妈会打你的屁股。”最后,我们要坚决执行我们的命令。
但当你和孩子在厨房时,如果孩子试图自己倒一杯牛奶,这样的举动既不危险,也不是在挑战权威,尽管孩子可能会做得一团糟,但这只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为自己建立自信的机会。如果父母同样用马路上的一幕来管教孩子,就会使孩子感觉很困惑和委屈。这时候,你要鼓励他去做。
我建议父母微笑着说:“你是想自己倒牛奶吗?”如果孩子需要你教给他如何倒牛奶的方法,就告诉他:“宝贝,把你的左手放在纸盒下面,稳稳地举起盒子就行了。”如果孩子太小,还不能举起牛奶盒子,你可以帮助他,把牛奶倒进一个小一点的罐子里,告诉他怎样倒牛奶(你的手要在罐子下稳稳地托着)。



"Like if you love it. Share if you Like it. =)"
让孩子的尝试能够成功
给孩子额外的时间:
帮助孩子的尝试能够成功,有一个关键之处,就是要给孩子留有充分的时间做他自己要做的事情。当你要带孩子外出的时候,计划出额外的15分钟,让孩子从容不迫地准备完他所需要的。这些时间不会给你造成什么损失,反而会在以后给你巨大的回报。让事情尽可能简单,做起来尽可能慢一点,这样更适合孩子参与其中。虽然对于父母意味着几乎每件事都需要等待5分钟,因为匆匆忙忙是我们大人的生活方式。




"Like if you love it. Share if you Like it. =)"
给孩子额外的关注
如果我们教给孩子做事的正确方法,孩子就会养成正确做事的习惯。如果我告诉你,你教一个两岁的孩子端麦片粥放到桌子上,他能做到一点也不洒出来,你会感到很惊讶。
首先让他看你是怎么倒的。你小心谨慎的做事方法是他成功的基础:用两只手给孩子做示范,一边走路一边看着手上的碗,你要走得很慢、很小心,有时动作可以夸张一些。然后慢慢坐下,并且保持精力集中。我保证,孩子会被你这样的举动吸引。告诉他在坐下之前应该怎样把碗放在桌子上,注意不要让麦片粥洒出来。现在可以让孩子来试试了,你别把碗里的粥盛得太满就行。若孩子也能成功地做到,会带给他很大的满足感,他会因此而兴奋,并且牢牢记住。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他都会这样做。
孩子天生就爱模仿,要想让孩子不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最好的办法不是让他们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要让他们更加注意我们是怎么做事情的。当我们把做事时应该有的仔细夸张到吸引孩子注意的时候,对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并且我们做事情时,也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参与进来。




"Like if you love it. Share if you Like it. =)"
用孩子可以身体力行的方法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事对孩子的挑战太大了,会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时候,我们要帮他们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这个办法是他们身体力行就能办到的,而不是你口头传授的:你要这样,你要那样,你不可以这样等等。
比如孩子有时会纠结于系纽扣,因为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太困难了。当你看着他艰难地做这件事时,去帮帮他吧。找一件有大纽扣的衬衫,或者是带拉链的夹克衫,还可以用牛仔裤上的扣子,把这些东西放在桌子上让他们练习。一旦孩子能掌握这些技巧了,他会更有自信地学习扣自己衣服上的扣子。
接下来是学习穿衣服。先把夹克衫放在孩子面前,正面朝上,把它打开,衣领靠近孩子。现在可以让孩子弯着腰,把他的胳膊放进袖子里,这时夹克衫有一半已经穿到身上了,孩子只需穿好另一只袖子就可以了,而你只需要帮他拉好拉链。
有了上面的两个例子,我想你现在肯定知道如何教会孩子拉拉链了。
最后,如果孩子还不能做这件事,你就要轻声地说:“你需要再长大一点才能倒牛奶。等你准备好了,妈妈就教你。”孩子也需要尊重,你对待他们要像对待你的朋友一样。成年人不小心时也会把牛奶洒出来却不会有人去责备,洒牛奶的事情不管在多大年纪的人身上都会发生。如果孩子很想学习做某件事,但他还没有准备好,不能完全做好,你就需要分析他的目的。就拿倒牛奶这件事来说,如果他只是好奇就想自己倒牛奶,又不愿意学习怎样能把牛奶倒好,你可以先让他练习倒大米,随后你会发现他很愿意学习他能做好的事情,不久他就会倒牛奶啦。
在孩子小的时候,尽量给孩子选择权。你可以问他:“你想穿红衬衫还是蓝衬衫?”然后尽可能鼓励他自己穿衣服。有松紧带的裤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容易学会自己穿裤子,然后再学习穿牛仔裤。如果他在穿袜子这件事上很纠结,给他一双大人的袜子让他练习,那么他学习穿袜子的过程会变得相对容易。在他学会系鞋带之前,多鼓励他自己动手。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只是帮他把困难的事变得简单。
要经常鼓励孩子,即使他只取得了很小的进步。也许孩子刚开始学习穿衣服时,会不小心把衣服穿反。我们可以在他心情好的时候给他一些温柔的建议:“宝宝,你看到标签了吗?有标签的一面一般都是衣服后面,我们穿对衣服,才会更帅。”
当孩子渐渐长大,更应该培养他独立的性格。孩子有了时间概念后,给他买一个闹钟,早晨让他自己起床。吃饭时,让他自己夹菜,自己盛饭,甚至在你做饭的时候,还可以教他做一些简单的饭菜。
你耐心地对待孩子,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很快你就会看到孩子比以往更加安静、更加听话了,力所能及的事做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了。
妈妈的付出,就是在为孩子的未来投资。当你觉得自己越来越缺乏耐心,请记住摆在你前面的是:孩子在等待父母帮助他成长,帮助他挖掘与生俱来的潜能和能力!所以,为人父母真正的工作是每天锻炼自己的意志,多学习,多思考。
在孩子小的时候,尽量给孩子选择权。

D'Monte is your partner in parenting~

For enquiry,
Call to 04-6444961
Email dmonte.ccdc@gmail.com
Like us in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dmontechildcare
website www.dmonte.com.m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23#
发表于 2012-8-28 07:30 PM |只看该作者

珠心算能让孩子快人一步吗



支持方:
可激发儿童学习热情
小杜是佛山禅城石湾一所幼儿园大班学生,以前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女孩。自从学习珠心算班后,小杜有了很大变化:上课爱和同学争着回答问题,也爱和同学交往,自信了许多。
佛山禅城区中心幼儿园的卢园长认为,小朋友掌握了珠心算法后,算数都很了得,得到长辈的称赞后,小朋友的自信心增加了,性格也会变得活泼。由于这些小孩在同龄人中显得十分出色,因此他们容易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作为深圳最早一批参加珠心算教学培训的深圳南华幼儿园董萱老师说,珠心算主要强调通过拨珠算来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活动,眼看、耳听、脑想、口念和双手操作,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度以及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具有一定效果。



就是速算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人的头脑中有一个虚拟的算盘在拨动,长期训练就能达到速算的目的。
名词解释
专家观点:
珠心算成效待证明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会长迟海滨曾在去年底的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表示,目前,人们对珠心算对儿童智力开发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对其发生作用的脑机理了解得很少,因此要深入开展科学实验,逐步揭开其奥秘。
禅城区学前教育协会有关负责人廖女士则指出,“珠心算属于一种技能技巧较强的学习,见效快,所以有些家长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至于学习珠心算对孩子的逻辑思维以及日后对数理化的学习是否有帮助,则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以及做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她建议,在幼儿园期间的学习,应侧重于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的培养等,像算术、识字等技术技能的培养还是其次的。

D'Monte is your partner in parenting~

For enquiry,
Call to 04-6444961
Email dmonte.ccdc@gmail.com
Like us in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dmontechildcare
website www.dmonte.com.m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24#
发表于 2012-9-1 07:11 PM |只看该作者

体罚,如何对你说不?



新闻话题
“两名小学生模样的男学生站在校车车厢中间,互相扇对方耳光。校车处于正常行驶状态,而其他学生则坐在座位上,看着这两名学生互相扇对方耳光,这个过程持续了3分钟左右。最后一名年轻男子从车厢前部走向两个男生,也动手扇了两名学生几个耳光……”这不是拍电影,而是发生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某学校校车上的一幕,因为坐校车迟到,该校老师逼学生互扇耳光,最后自己也动了手。
网友热议:
该视频在网络上一经上传,立即引起网友热议,很多网友对老师的做法感到震惊和气愤。
网友“伟豪happy”说:“真不敢相信老师会令迟到学生互相掌掴耳光,太无德了。在全班同学面前互相扇耳光,两个孩子受到的是‘人格的侮辱、尊严的践踏’,必然会给学生留下严重的心理创伤。”
网友“风之潇潇”说:这名老师的做法直接玷污了老师这个字眼,现在学生是难教,但也不应该体罚吧,家长交钱小孩上学是要学好知识的,这样的教师,叫家长如何放心将孩子交给学校?”
网友“蓝嘴龙”说:每次看到儿子穿着幼儿园园服,觉得把孩子交给了某个社会机构,这个社会机构能否称职完成教育孩子的责任,对得起我们逐月缴纳的费用,关键还是看其从业者的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
教育专家表示:老师逼迟到学生互打耳光行为无疑是十分过分的行为,但是这种行为的背后也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了不让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不仅要努力教育好学生,也要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要严把用人关,加强考核标准,要让真正有修养、有素质、懂文明的优秀教师进入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教师体罚学生的悲剧发生。

D'Monte is your partner in parenting~

For enquiry,
Call to 04-6444961
Email dmonte.ccdc@gmail.com
Like us in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dmontechildcare
website www.dmonte.com.m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25#
发表于 2012-9-4 07:48 PM |只看该作者

不要“以爱之名”圈禁孩子


为了孩子,丢弃教授的头衔回家做“良母”,没想到换来的竟然是孩子偷钱上网吧,伤心至极的母亲当夜就拽着孩子一起跳下了阳台……由本报联合南京团市委共同主办的“父母学堂”上,第四中学心理健康教师王哲婷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放手,也是一种爱。
王哲婷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大学教授中年得子,她觉得孩子应当得到自己更多的关注,于是辞去工作一心抚育孩子。孩子也确实不负期望,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但是后来,这位母亲却发现孩子居然常常背着她偷钱去网吧,一天晚上,当这个母亲在网吧找到自己的孩子时,情绪在瞬间崩溃,当夜就拽着孩子一起跳下了阳台。这起悲剧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这位母亲把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回报联系在一起,最终毁了孩子,也毁了自己。在王哲婷看来,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是以家长“自以为是”的爱为主导,孩子很难体会到那种快乐温馨的爱,甚至不懂得感恩。如此说来,家长们不妨变变观念,适当听取孩子的意见。
放手需要勇气
令人心情沉重的真实案例过后,王哲婷则讲起了狐狸妈妈的故事。狐狸妈妈生了四只小狐狸后对它们非常疼爱,可有一天狐狸妈妈却突然把四个孩子都赶了出去。历经磨难,四只小狐狸终于在险恶的大森林中得以生存。王哲婷表示,森林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习惯”,而放手则是对这种“习惯”的改变。改变的过程很痛苦,决定改变同样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要坚信,今天的放手是为了孩子可以走得更远。
放手不是放弃
但王哲婷也强调,放手不是放纵,更不是放弃,放手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自己的问题,反思自己的缺点。“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要尽量让其探索和体验。”王哲婷表示,对孩子放手的“底线”并不唯一,作为父母,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放手的底线。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说服



常有些孩子不爱学习,上课不认真。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如果小孩真的不爱学习,家长们应当适当说服,而不是打骂的方式,而最佳的说服方式,我们将分为6个情景为您支招。
“孩子不爱学习,我怎么说都不听!” 5月24日,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首批专家关鸿羽教授受广西区妇联儿童部邀请,从北京来到南宁,给南宁的家长们上了一堂家长教育课。在课后的问题解答环节中,孩子的学习问题成了热点问题。
家长让孩子学习,孩子为什么不听?关鸿羽教授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家长说得不对;第二,家长说得对,但是说的方法不对;第三,家长说得对,方法也对,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这个回答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多家庭教育的“门道”。
说服不了的常见2种情景
情景一、家长说得不对
对策:家长需学习转变观念
重智轻德,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后最常出现的问题。“家长最主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学习。”关鸿羽主张,家长应该订几份家庭教育的报纸,买几本家庭教育的图书。家庭教育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家庭教育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家长该如何选择图书?“一定要挑辩证观点的,不要挑极端观点的。”关鸿羽建议家长选书时要看作者,买“XX著”的而不买“XX编”的。著作一般需要做过研究和实验,而不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来的。
另外,关鸿羽强调,不论书多好家长都不能照搬,首先要研究自己的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以及某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等。
情景二、家长说的方法不对
对策:要研究方法
关鸿羽表示,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用居高临下、单刀直入的方法和态度,这是不对的,说服教育要力争做到情是深的,心是软的,语言是感人的。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D'Monte is your partner in parenting~

For enquiry,
Call to 04-6444961
Email dmonte.ccdc@gmail.com
Like us in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dmontechildcare
website www.dmonte.com.m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26#
发表于 2012-9-5 07:20 PM |只看该作者

孩子教养好必学的八个道理

父母每天都能让孩子看到正直和得体的行为举止,才能使自己的说教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
大道理1: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
棘手的难题:
你和5岁的儿子正在玩那种撒色子看谁最先到达终点的游戏,可是他却不按点数走,为了自己能赢,他把自己的小人一下子就放在了终点。虽然你的初衷也是让他赢,但是你并不想对他的作弊行为加以肯定。
简单的教导:
不要用“作弊”、“耍赖”这些词指责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玩游戏时应该公平、公正,并且给他指出他应该到达的位置。道理可以这样来讲:
“这样走不合理,对其他人不公平。和我玩的时候我可以让你这么走,但是当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你这样走他们会很生气,因为你没有遵守游戏规则。”
或者对他说:“你想想,如果没有人按规则来玩游戏,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大道理2: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
棘手的难题:
你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朋友给你4岁的儿子带来了一件礼物。他打开看了一眼,然后就把礼物扔在了一边,也没说“谢谢”转身就去玩了。
简单的教导:
期望四五岁的孩子懂得感激还为时过早,你的朋友很可能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不必小题大做,简单讲明道理就可以了。告诉他:
“你先到这儿来,我有话和你说。阿姨送给你一件礼物,你却忘记对她说声‘谢谢’了。”
如果你愿意先让他去玩,过后再讲道理也行。可以在睡觉前再提起这个话题:“在我们家里,无论谁收到了礼物都应该说声‘谢谢’。”如果你的儿子告诉你他不喜欢这件礼物,那么你就应该告诉他:“阿姨原以为你会喜欢的,所以才送给你这件礼物。而且,即便我们不喜欢别人送的礼物,也该说声‘谢谢’,因为我们要谢谢别人心里还惦记着我们。''



大道理3: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
棘手的难题:
晚饭过后,你让6岁的儿子帮你收碗筷。他说累了,拒绝帮你做家务。
简单的教导:
首先,要求你的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别动,然后告诉他:
“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在为这个家出一份力,使家里更干净、更整洁。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也能够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了。如果你不想收拾桌子,那么我就列出一个清单,写下你能做的那些家务活,然后由你自己来选择你愿意做哪个。”
或者对他说:“帮助别人能够使别人生活得更轻松。你还记得我帮你收拾好玩具的时候你的感受吗?肯定和你自己收玩具的感受不一样。现在,你能帮帮我吗?”



大道理4:谅解——原谅他人的过失
棘手的难题:
你5岁的女儿辛辛苦苦地搭好了一座大房子,没想到被她2岁的表弟一不小心碰倒了。面对小表弟双眼含泪的道歉,你的女儿坚决不原谅他,还大声抱怨道:“太晚了!”
简单的教导:
允许你的女儿在原谅别人之前,先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然后再开始给她讲明道理。
“你很伤心和气愤,我不会为这而责备你。我知道你搭好这个房子很辛苦,很不容易,但这是一个意外。你表弟还小,他还不能像你一样那么小心翼翼做事情。”如果你的女儿仍然认为表弟是故意把她的杰作碰倒的,那么你就让她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会无意之中把事情弄糟了,比如把牛奶倒在了桌子上。
但是,如果她的表弟确实是故意碰倒她搭的房子的,那该怎么办呢?最好用自己的经历来向孩子说明谅解他人的好处:“我记得,当我接受别人道歉的时候,我的感觉也很不错。你愿意尝试一下吗?你可以说服自己原谅你的表弟,看看你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



大道理5: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
棘手的难题:
你在孩子的裤兜里发现了一个新玩具,但你知道这不是他的。
你6岁的儿子辩解说这是他自己找到的。你很怀疑,但没有深究。然后你就接到了儿子朋友妈妈的电话,她委婉地询问你的孩子昨天在他家玩的时候是不是误拿了一个玩具回家。
简单的教导: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清楚地知道拿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所以,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
“我刚接到某某妈妈的电话。她说她家有一个玩具不见了,听起来好像是你没有说一声就拿走了这个玩具。你是怎么想的?现在是你和我说实话的时候了。”
如果你的孩子仍然一口否定,那么你就该严厉一些了:“偷东西是会伤害别人的。小朋友一定不高兴。你可能感觉也不好,因为你知道这个玩具不属于你自己。而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还说谎隐瞒,这就更糟糕了。”最后,坚持让孩子把玩具尽快还回去。



大道理6: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
棘手的难题:
周末你送5岁的女儿去上语言课。偶然间看到上课的时候,女儿手里拿着溜溜球在不停地玩,全然不理会老师的存在。
明智的教导:
下课后,你应该把她带到一边,告诉她你的决定:以后不允许周末上课再带玩具。然后想办法使孩子对“尊重”这一概念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可以这样对她说:
“关注别人是表明你尊重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你能用其他方法让你的老师知道你是尊重他的吗?”
如果你的女儿很快就明白她的错误了,那么,为了加深她的理解你可以对她说:“我很高兴你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对的,现在你也知道了怎样做才是尊重他人,这太好了。”



大道理7: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
棘手的难题:
你3岁的儿子高兴地抱着那罐奶奶送给他的糖果。
当你要求他拿出一块儿你爱吃的巧克力糖的时候,他把糖果罐抱得更紧了,一脸坚决地说:“不给!”
明智的教导:
3岁的孩子还不善于与他人分享呢,尤其是糖果,就更不愿意给别人了。
所以,你需要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明慷慨的好处:“你知道吗?当我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到最后我的感觉其实不好。但是,在我和别人分享了以后,我的感觉就很好,因为我知道是我使别人变得很高兴了。你愿意尝试一下吗?看看是不是也使你自己感觉很高兴了?”
或者直接降低标准索要糖果:“为什么不把你的糖果分给我们一起吃呢?如果你不愿意把那块巧克力糖给我,那就给我一块其他的,怎么样?”




大道理8:友善——友好对待周围的人
棘手的难题:
你无意听到你5岁的女儿和她的几个朋友在说她们班的同学,讲的话不太好听。
简单的教导:
这种行为常常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你必须直接介入,但不要使自己的孩子陷入尴尬的境地。你可以走近这些孩子,告诉她们你无意中听到了她们的谈话,然后向她们提出一个启发式的问题:
“告诉你们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或者直接问她们:“如果你们班里有人在背后谈论你的时候说的都是坏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道德观念的灌输,需要潜移默化的方式
父母每天都能让孩子看到正直和得体的行为举止,才能使自己的说教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
1、父母以身作则。常说“请”和“谢谢”;和他人分享美味;和孩子一起参加那种轮流玩的游戏。等孩子大一些,父母还可以让孩子为家里挑选早餐食品。
2、给孩子读相关的故事书。讲故事是学习道德标准的一个比较有趣的方法。孩子们喜欢那些带有画面的书籍,所以,多给孩子挑选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的连环画来讲,然后再给他解释清楚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3、寓教于乐。良好道德标准的学习同样可以融入到游戏当中去,比如,和孩子玩木偶游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想想这个木偶怎么样才能帮助那个木偶呢?对于孩子的回答,父母要给予鼓励:“是个好主意!”另外,还可以鼓励孩子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歉意或者停战求和的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27#
发表于 2012-9-8 07:35 PM |只看该作者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说服



1、心理暗示法
案例:一个孩子考试没考好,放学回到家后就钻进屋子里了,家长二话不说,把门一开就先打骂一顿,然后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打完了,孩子反而变得无所谓了,孩子想反正也挨打了,所以后面家长唠唠叨叨说了很多,他根本没听。
“孩子长大了,教育不要直不楞登,要巧妙一点。孩子关上门意思就是不让你进去说,不想听你说。” 那怎么教育呢?关鸿羽给那位家长支了一招,孩子家长应用了果然凑效。
具体方法是:孩子第二次考试没考好,又钻进屋里,把门关上了。孩子父亲干脆不进门,在门外对孩子的母亲说:“咱俩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能让孩子听见。孩子一听想,“不让我听,我偏要听。”于是就趴在门口听。父亲说,“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这次一定会吸取教训,下次一定会努力!你猜咱孩子在屋里干嘛呢?正偷偷下决心呢。”其实孩子根本没下决心,一听到这话就开始下决心了。然后母亲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能全赖孩子啊,咱俩也有责任啊,咱平时也没好好抓他学习,有点时间就打麻将。要检查,别让孩子检查,咱俩先做检查。”正说着,孩子推门出来了,激动地说:“爸爸妈妈,不赖你们,赖我,这次没考好,下次我一定好好学,考出好成绩!”
关鸿羽说,这用的是心理暗示法。



2、不教而教
案例:一个孩子数理化很差,不好好学习,但是特别爱看战争、武器的书,买了很多枪、炮、坦克之类的玩具。母亲急了,没收了孩子的书,把玩具给砸了。结果孩子生气了,好几个星期不跟母亲说话。
“我要是他,我都不跟你说话,我最喜欢的东西你给我砸了,我还跟你有什么话可说?小孩为什么爱看战争的书?要想知道这问题,你先看看战争的书。”当孩子母亲按照关鸿羽的话,去看完孩子那些战争的书籍,也被深深吸引了,她这才理解孩子。然后,关鸿羽让她和孩子聊战争……母子有共同语言了,当孩子谈得最热的时候,关鸿羽让母亲说了这么一句:“你知道那么多战争的事,你准能当一名军事家。”孩子一听更来劲了,继续遐想翩翩继续吹牛,母亲接着来这么一句:“你要是考不上军事院校,你的军事家梦可就完了。”紧接着母亲帮孩子分析,“现在的军事家可不是当年的土八路了,要军事院校毕业,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根本就指挥不了打仗。”这样孩子听后自会暗暗下决心好好学习。
“这就是不教而教。表面上看不是教育,是聊天、游戏,实际上就是教育。”关鸿羽说。



3、热处理法
案例: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游戏机,就是不好好学习,家长问关鸿羽这么办?关鸿羽告诉这位家长:第一,不能绝对不让玩,游戏机里也有知识,也可以训练人的大脑;第二,玩的时间不能太长,可以与孩子定个协议,借此促进孩子的学习。如告诉孩子成绩达到什么程度就让玩多长时间;如果成绩不好,就不准玩了。那家长听了说:“那也不行,订协议他不执行啊。”
于是关鸿羽提出跟孩子聊聊的要求。一见到孩子,关鸿羽就说:“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呀?你游戏机能玩到什么程度?”孩子一听说游戏机,就兴奋:“老师,我全班第一。”一般家长一听到这话就会责骂孩子,“你光知道玩第一,学习怎么样啊?”可关鸿羽不这样,“玩第一也不容易啊,傻孩子玩不了第一。要不咱俩赛赛?”孩子同意了。但关鸿羽想了想说:“我不跟你赛,你这个水平太低了。”“老师我这玩第一的水平还低?”“别看你玩第一,这游戏的事多着呢,你都知道吗?”孩子以为自己对游戏无所不知:“你问不倒我。”
这时关鸿羽不说玩了,提高了层次:“第一,游戏机是怎么发明的?这个人是怎么成才的?第二,游戏机哪个厂家最高?每年的出口量是多少?第三,游戏机的原理是什么?”孩子被关鸿羽问得一愣一愣的。“你看一问三不知吧?我要是你,我那么喜欢游戏机,我就发明游戏机,战胜国外的。让全世界的孩子都玩自己发明的游戏机。你愿意吗?”孩子当然愿意。“那么你知道怎么才能发明游戏机吗?要发明游戏机首先要把基础的数学语文学好,基础都没打好,原理都不知道,将来你怎么战胜国外的?”“这也有关系?”“那当然了,干什么都与学习有关系。”
关鸿羽表示,这叫热处理法。就是抓住孩子的热点问题,结合热点问题来教育,一般都听得进去。如果是单刀直入的、生硬说教的、空洞干瘪的,那么孩子是不听的。所以家长要研究方法,孩子说不听,主要是方法不对。



情景三、家长没威信
对策:像朋友一样相处,定家训
“像朋友一样相处,就能树威信,不像朋友那样相处,反而不能树威信。”关鸿羽说,树威信不是专制,如果总是居高临下地控制,很难有威信,造成孩子不愿与家长谈话。
关鸿羽表示,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朋友的关系,同时也是长辈和孩子的关系,要长幼有序。两者是不相冲突的,可以结合。相处时是朋友关系,在家庭事务的处理中,要长幼有序,也就是说最后“拍板”的还是家长。
为什么很多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
“溺爱是最主要的原因。孩子从小娇惯,总是想干什么干什么,最后家长说什么反而不管事了。”关鸿羽表示,他主张每个家庭定一个家规。如孩子每天玩游戏机半小时,超过就不给玩了。家规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协商,共同遵守。有了家规,孩子做到了可以表扬、奖励,做不到就要惩罚。这样,家长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D'Monte is your partner in parenting~

For enquiry,
Call to 04-6444961
Email dmonte.ccdc@gmail.com
Like us in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dmontechildcare
website www.dmonte.com.m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28#
发表于 2012-9-11 07:35 PM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不是从“大脑”开始


学习不是从‘大脑’开始,
而是从‘心’开始
通常,人们认为学习靠的是“大脑”,学习行为是从大脑开始的,但是细想一下的话,其
实学习最重要的是用“心”。无论你的大脑有多聪明,如果心中没有学习的欲望,无论是谁,都是无法专心学习的。更何况,对于学习来说,毅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如果先把“学习”给我带来的烦恼(分数、排名、等级证书等)放到一边,用纯粹的眼光去看待“学习”的话,其实它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当然,想要玩好这种被称为“学习”的游戏,必须要投入的就是时间和努力。换个角度想想,我们玩什么样的游戏不需要时间和努力呢?即便是网络游戏,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才能获得更好的装备和更高的等级,才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值等。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既然学习是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整个学习生涯都无法避免的事情,并且学习的过程在往后的日子里也会一直陪伴我们,那就索性乖乖地接纳它吧。其实,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学习这件富有收获的事情中体验到求知的快乐。当然,如果你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让学习变得更有趣”的问题,那么,学习所能带来的快乐已经近在咫尺啦!


轻率的表扬对学生无益

美国反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观念
多年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观念一直在美国教育界盛行并被各地教师付诸实践——孩子们通常每天都会得到肯定,稍有表现就可得到言语等方面的奖励。不过,任何观念都不能绝对化,全美各地都开始对这一观念作出反思。
《华盛顿邮报》16日报道说,美国越来越多的教师正摒弃这种“空洞的表扬”的做法。基于心理学以及大脑方面的研究,教育从业者们打算使用一些更精确、科学的“表扬词汇”,以促进孩子们切实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并承担更多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教育水平在全美居前的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即在发生类似转变。
报道说,过去30多年的大量研究表明,轻率的表扬对学生无益,反而会干扰他们的学习。“我们倾向于认为能将自尊拱手交给孩子,”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萝尔·德韦克表示,“但常常事与愿违。”
德韦克在蒙哥马利县等地进行的研究显示,夸奖孩子智力高,例如“你太聪明了”,通常也弊大于利——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更容易逃避那些可能损害他们“声誉”的困难任务,而被夸奖很努力、敢于冒风险的孩子更乐于接受挑战并实现更大的成功,相信智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可以通过学习新事物不断发展的孩子,其长期表现也更佳。
这样的结果具有科学基础:大脑造影显示,一个人学习和实践新技巧时,其大脑皮层神经元之间的联接会更加牢固,勇于接受挑战的孩子更容易被激发出一种对成功的控制感。
报道援引《用奖赏惩罚》一书的作者阿尔菲·科恩的话说,大部分表扬会鼓励孩子成为“表扬瘾君子”,会导致他们依赖外界反馈而不能培养自身的判断标准以及学习动机。
德韦克认为,告诉孩子何为优秀表现以及努力方向而非泛泛表扬,对教育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被动学习孩子缺“想法”

一所学校请孩子就学习内容自由提出“特需”,学校在师资配备等方面可以给予满足。令人惊讶的是,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提不出想法和需求,其中不少还是成绩优秀的孩子。
孩子没有“特需”,当然与长期被动学习有关。很多孩子每天被老师安排学习内容、被家长安排培训班,从小习惯了接受学习内容、缺乏自主权和选择权,失去了兴趣驱动、主动学习的机会。等有机会自主选择时,往往无所适从,难有主见。同时,提不出“特需”,也与长期的“标准答案”训练有关。从小到大,应试教育贯穿全过程,多数学科考题训练的都是填写或者选择正确答案。这种“套路式”的学习方式缺乏探索余地,最终导致很多孩子“没想法”。
可能有人说,“有想法”只能是少数精英的高标准要求,对大多数成绩平平的中等生来说,“没想法”属正常现象。社会分工不同、孩子志趣各异,我们不能苛求所有的孩子都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但事实上,无论成绩好坏,每个人都应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定位。假如孩子成绩再优秀,却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没想法”,何谈自主创新、不懈探索的动力与毅力?
而对更多成绩平平的孩子来说,“不敢想”和“没想法”则容易让其丧失学习信心。这些孩子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专长、另有兴趣,但是,在以分数衡量学业和能力高下的“标准体系”中,只能拼命学习以提高分数,不敢关注其它。而万一在分数竞争中落败,又缺乏特长和兴趣支撑,很容易导致孩子丧失自信心。
上海青少年已在全球PISA测试中拔得头筹;在首届全国基础教育教改成果评选中,上海又夺得冠军。要问当下我们的教育还缺什么,答案恐怕就是孩子“有想法”。“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给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一道艰深命题。破题,或许可以从培养孩子的“想法”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29#
发表于 2012-9-12 10:33 PM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不是“How”,而是“Why”


“作业做完了吗?”
“几点去补习班?结束了记得赶紧回家,别在路上玩。”
“这周没有考试吗?”
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如果我告诉你们,美国的家长们也经常说这些话,你们相信吗?人们普遍认为东亚国家的家长们会过多干涉孩子们的学习,但实际上美国的家长也是一样的,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实际上,美国的学生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学校生活管得非常严,即便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也会“逼问”到底。虽说东亚国家的妈妈们以“监视”孩子闻名,但美国的“直升机妈妈”(指一直徘徊在孩子身边的妈妈)和“足球妈妈”(指热衷于把孩子送到球场训练并在一旁观看的妈妈)们的“监视”力度也毫不逊色于东亚的妈妈们。美国的妈妈们不仅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而且会帮助孩子一同完成作业并时刻提醒孩子该如何发展和努力。虽然美国的妈妈们非常“尽责”,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在我周围,由于母亲的这种过多干涉而感到压力和烦恼的人也不在少数。
让我感到庆幸的是,我的父母从来没有过分干涉过我和姐姐。从小到大,我的父母几乎没有问过我和姐姐关于作业和考试成绩方面的事情,更是没有“监视”过我们做作业。所以,只要在学习上碰到问题,我只能去找学校里的助教和辅导员,而这种习惯自然而然地让我在做作业时养成了碰到难题就“紧咬不放”的习惯。
在我们家里,“好孩子”并不是“听父母话的乖孩子”,而是“自己设定标准,并树立信念,努力前进的孩子”。我的父母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教会了我,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自要做的事情,该如何对自己负责。因此,从小开始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选择权都掌握在我自己手里。
如果我的父母从小开始就给我制定这样那样的规则,那我的成就是不是只会停留在那些规则之内?答案是肯定的。比如,父母“命令”我晚上“学习到12点”的话,或许10点都没到我就合上书呼呼大睡了。但是,由于在学习方面一直没有受到过干涉的缘故,我经常会 “心甘情愿”地学习到凌晨3点。
现在回头仔细想想,或许我的父母早就把我定义为典型的“越管越不听话”的类型,所以干脆任由我自由发挥。其实,我本人也非常反感被人管制,并认为比起“强制”和“强迫”性的东西,由内而外的动机才是更有效、更有意义和效率的。
当然,父母对我如此放心还要归功于我平时的表现。由于我从小就比较有主见,并且对所做的事情负责,父母对我给予了最大的自由。而且,由于我长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积极态度,父母对我非常放心。如果没有我如此稳定的表现,他们会给我这么大的自由和信任吗?  由于独立性较强,再加上自由的家庭氛围,我从小开始就习惯于“自愿”学习。在没有强制和强迫的情况下,一直都是“自觉”地进行学习。
我认为学习是对自己的责任,也是对自己人生应尽的礼仪。当然,我说的并不是让你通过文凭去做社会上的精英,更不是让你用学历去证明你是一个成功人士,而是让你通过学习去提高自身素养,并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机会,而这不正是对自己的礼仪吗?为达成自己的梦想,通过学习去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也弥补自己的缺点,不正是把“梦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吗?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并不是数学、英语等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作为这世界上的一分子,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而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我们在认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外来干涉的话,其实是非常快乐的。而且,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值得探讨和有趣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学习是对人生应尽的礼仪”,也是“对自己的礼仪”。
我努力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好成绩,而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并扩大知识面,能够为世界带来好的影响。所以,即使在考试的时候得了C或D,我也不会感到有多沮丧。因为我并不觉得对于学生来说,成绩代表着一切,而且考试成绩也并不能从实际上改变我思想上的任何东西。虽然现在许多人认为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好成绩,但我始终认为,成绩并不是学习的目的。而且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糟糕的考试成绩反而会更直接地告诉我自己,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甚至会让我获得新的动力。当然,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之后,也会下工夫弥补,而这是绝对必要的学习环节。“努力”这东西很特别,它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主人。因此,只要肯下工夫努力学习,肯定会改变自己糟糕的考试成绩。成绩就是测量自己书面知识的测量仪。
成为大学生之后,我也不觉得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时我甚至会幻想,将来科学家们把“知识”转化成药水或药丸该多好。但是这也仅仅是异想天开吧!现实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充满着艰辛和汗水,无论是把火箭发射到宇宙的科学家,还是做针线活的裁缝,只要想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一番成绩的话,都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周围的朋友都认为我是一个无论做什么都一直充满自信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处理得很好。但实际上,我并不是这种人。在面对陌生的事物和状况时,我也会感到未知所带来的无尽恐惧与不安。但正是因为感到恐惧和不安,为了消除心中的这种感觉,我才会加倍地努力。  另一方面,无论我去做什么,总会碰到让我感到羡慕和嫉妒的人。无论是打网球、游泳、踢足球,还是演音乐剧、写作,我总能碰到那些天赋异禀的同学。不过,我从来没有把他们想成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学习榜样,在学习他们优点的同时,也弥补自己的缺点。而且,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在别人忙于嫉妒他人的时候,我把这些时间投入到学习的话,对我自己来说是不是更加有益呢?
如果我从一开始就为“第一名”而努力的话,假使我无论学什么都只想着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我就不会有SAT·ACT满分的成绩和“温迪高中黑斯曼奖”等荣誉。无论是读书也好,运动、话剧等课余爱好也好,只有看清那些事情背后所隐藏起来的本质而去学习,才能理解“How to”的真正含义。如果你在学习时,一直糊里糊涂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去学习的话,自然也不会想出“我到底该怎么学习”这个问题的答案。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想好自己“为什么要去学习”,也不要对自己感到失望。只要你有了想要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意识,你就已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啦!
所谓学习,
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
对未来的自己进行的一种重要投资。


家长必备的早教知识


说到早教一词,相信没有家长不熟悉,但是说到具体的早教问题,却鲜有父母有着正确的观念和方法,甚至还有一部分家长连一些基本的早教常识也不具备,这势必会对孩子的早教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产生难以估量的不良后果。针对这种现象,在走访了几位儿童教育专家后,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家长必备的早教常识:
早教需要适龄化
早教施教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借助专业机构的辅导和施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理想的早教需借助家庭、社会专业机构、幼儿园共同完成,而父母往往是宝宝最好的早教老师,这也是许多国家都在提倡亲子早教的原因。
另外,亲子早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适龄化早教,而适龄早教远远不是混龄的早教中心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家长的亲自参与,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爱和家的温暖中体会到亲子教育的欢乐的同时,轻轻松松学到适龄的文化知识,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1-2岁:在快乐的亲子互动中,带领宝宝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并锻炼宝宝的体魄,促进语言发展。
2-3岁: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宝宝对阅读的兴趣,强调亲子互动。
3-4岁:鼓励孩子初步探索自然和周围的社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4-5岁:注意培养探索能力和创造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感受传统文化,增强艺术表现力,增进亲子感情。
5-6岁:注意鼓励孩子进行科学探索,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早教不是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但往往忽视“ 过之尤不及”的道理,希望可以孩子一夜之间成名成才。于是早教之风越刮越烈,孩子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但是,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一味灌输和盲目超前,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进而影响今后的成长。
早教不是特长教育。
也有一些家长,将早期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认为学得越多越好,于是盲目攀比跟风。殊不知,特长教育一定要等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之后再开始。当孩子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时,急于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反倒会让孩子不知所措,起到反效果。
早教不只是学知识。
有些家长认为早教就是单纯的找老师给孩子上课,提前学知识。这是极其片面的想法。早教是以情为先、以养为主、养教结合,重在品格素养和潜能开发的早期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例如与人沟通的能力、乐观的品质等等,而不单纯的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
早教不只是让孩子更聪明。
有的人误以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其实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动作、语言、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如果认为早教单纯的只是孩子变得比别人更聪明,那就违背了早教的初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19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30#
发表于 2012-9-15 08:25 PM |只看该作者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六方面的基本素质特征:
一是博、专结合的扎实的知识基础;
二是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
三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
四是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五是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竞争意识;
六是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钟秉林在由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北京睿升培训学校联合主办的教育之春沙龙上提出以上观点,在此次论坛上,还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中小学校长就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深入研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德忠认为,为了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单教育内部要改革,各方面相应体制机制都有待改革,让教育和创新工作联系起来,让整个社会形成利于创新的风气。创新意识固然是个人的生理特质,但是要和大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作用。
“如果北京市两千万人全是院士,这个社会就没法运转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认为,国家在人力资源培育方面,要极早有一个宏观规划,从蓝领到白领、到金领,各层次人才的数量要有相应的指数标准做检测,各层次的人才必须平衡,有了基础性人才的合作,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任何人如果在同一模式下呆的时间长了,他一定会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生存方式,以后很难有新的变化,或去接受新的事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说,创新人才培养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模式和创新是不可兼容的,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简单搬用现成的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杰则从哲学的角度阐述创新问题,他认为,创新是结果,也是过程,但是绝不是动力和目标。个人的创新不是外部要求,而是人的内在需求,这个需求需要被教育、被艺术、被科学精神唤醒。
很多教育界的专家和政府官员、中小学校长也参与了沙龙研讨。参会代表们认为,要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特别是能够创造和开拓新思想、新成果、新领域,能够对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在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和加快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同时,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什么特质?为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应当做出怎样的努力?需要做哪些完善?我们又该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怎样的环境?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背景下,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层面逐一解答。北京市教委的官员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代表还介绍了地方政府和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经验。
教育之春系列沙龙是由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编辑部依托人民政协超脱的环境空间和强大的人力资源主办的公益交流平台,建设性地、持续地言谈关系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冷点问题。强调政府、学界、企业界、媒体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等多元背景参与和无边界交流,以期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实践。


孩子上小学前做好五个准备


[导读]如何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许多家长关心的话题。本期,我们请相关专家教给大家五个步骤,让孩子充分做好上小学的身心准备。
第一步:心理准备
成长很自豪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次考验。
在心理方面,家长要让孩子觉得“做一名小学生是很自豪的事”。与孩子聊天时,家长要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生及小学校的事情,告诉孩子上学的种种好处,比如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等等。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要多鼓励、赞赏孩子,并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比如,家长可以说:“今天玩具收拾得真干净,真像一名小学生!”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从而产生羡慕小学生、向往小学生活的情感。入学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观一下小学,这样,入学后孩子的陌生感就不会太强烈。
家长要特别注意,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比如:“你再不听话,让小学老师来管你!”这样的话语,会造成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不该有的心理压力。


第二步:体能准备
坐够三刻钟
乐乐开学就要上一年级了,为了适应小学生活,妈妈在暑假前带乐乐旁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但是,妈妈发现,先不说能不能听懂,乐乐根本无法坚持坐够45分钟。20分钟后,乐乐明显累了,想出去走走甚至躺一会。
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大不相同,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学习强度,都会延长、增强。很多孩子上幼儿园时,一生病就不用去了。但如果上了小学还总是生病的话,就要耽误功课了。
因此上小学前,家长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减少疾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应该带领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做到能坚持听讲45分钟而不感到疲劳。另外,入学前应该带孩子到医院做一次身体检查,保证孩子健康入学。


第三步:能力准备
集中注意力
小学一年级老师最头疼的事,莫过于新入学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幼儿阶段的注意力,主要是靠环境中新奇、有趣的事物吸引。而小学生在上课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力指向老师。
针对这一变化,从幼儿园大班起,老师和家长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水平。如果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座位上坐不住,随时都要走动,他们上小学就会十分困难。
其实,注意力的培养,从孩子上幼儿园就要开始了。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静坐做事训练,让孩子学会专注。比如,让孩子静静地玩积木,玩的时候,家长不要以任何形式干扰孩子,直到他自己转移注意力,丢掉积木。很多时候,家长或老师会无意识地打断正在投入玩耍的孩子,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时间一长,孩子注意力就难以集中了。



第四步:习惯准备
在家吃早餐
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规定,比较自由,中午孩子还可以午睡。而上小学就要严格遵守小学的时间安排。因此,家长要提前1年,了解小学的作息安排,并以此时间为标准,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步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让他们养成按时起床、吃早饭、洗漱等生活习惯。同时,要知道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书桌及铅笔盒等。同时,在饮食习惯上,孩子需要从在幼儿园吃早餐过渡到在家吃早餐,因此家长需要为此付出更多努力。时间要固定,让孩子养成定时早餐的习惯。


第五步:物质准备
文具别太多
物质准备是指为孩子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像书包、文具盒、尺子、铅笔、橡皮、彩笔等。家长在准备时,不用过于追求样式和数量,够用就行。如铅笔,可准备3支HB型即可。家长要向孩子介绍各种学习用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特别是橡皮的用法,告诉孩子不能过于依赖橡皮,应该想好了再写。另外,还要让孩子懂得爱惜所有学习用品。同时,服装鞋帽等生活用品,应一切以舒适、简单、实用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JBTALKS.CC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Share

GMT+8, 2024-11-20 08:40 AM , Processed in 0.0940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Ultra High-performance Dedicated Server powered by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Domain Registration | Web Hosting | Email Hosting | Forum Hosting | ECShop Hosting | Dedicated Server | Colocation Services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Copyright © 2003-2012 JBTALKS.CC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联盟网站:
JBTALKS 马来西亚中文论坛 | JBTALKS我的空间 |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