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shelywong 于 2012-10-11 01:02 PM 编辑
有余=浪费 厘清传统迷思
质料来源:南洋网
当越来越多家庭选择上馆子吃饭,满桌盛宴,大鱼大肉,“剩余”是必然的事——食物分量远超个人食量,也是年年有余的观念作祟。 于是,一顿饭吃下来,间接制造了许多“厨余”——厨房剩余。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土埋场里超过50%的棘手垃圾,就是源自厨房和饭桌。一顿晚餐,即使家里煮多了,总还有处理方法,一个家庭可以制造的食物残余,远远比不上酒楼餐馆的年夜饭,宴会的食物残余量之惊人,更是难以想象。
很简单,即使21世纪新时代的新新人来,讲求好意头的心态始终还在,翻开酒楼餐厅的年夜饭菜单,即使没有“十全十美”十道菜,至少也有八道至九道菜,除了菜名改成应节的喜气洋洋,和平日的宴会类似——鸡、鸭、鱼、猪、虾、鲍鱼、蟹羹(豪华顶级套餐里还是有翅羹)、菜、饭、甜品,刚好凑成十根手指。
十道菜,能吃完的有几道?
首先上桌的“鱼生”,肯定有剩,只看多寡,第一道正菜“五福临门”或“龙腾四海”或“富贵吉祥”,可能也是瞬间狂风扫落叶,即使有剩也不多;接着下来的菜式,留在盘中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多,最后的荷叶饭或炒饭,可能只挖了一角,就原封不动了
“过剩”绝对常事 根据喜粤海鲜酒家集团执行总厨黎金锋近20年的经验和观察了解,最初的三、四道菜——冷盘、鱼、羹,通常剩下不到5%,特别是羹,清空的占多数。但是,从第五道菜开始就是明显的“分水岭”了,虾、乳猪、鸡或鸭、饭、菜、面、糕点、甜品,每一场宴会平均都会剩下20%至30%的残余。 据知,年夜饭的情况和宴会大同小异,最大的不同就是传统观念会让食客留下“剩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鱼,取“年年有余”之意。再来就是平日的食客,若是一家人或朋友聚餐,情况还会有所节制,若是宴客,“过剩”绝对是常事。
各种菜色当中,剩下最多的通常是鸡、鸭、虾和饭,乳猪属于受欢迎的菜式,而且还要看每一桌的男女食客比例,若是年轻女性居多,乳猪必然最不受欢迎,身材是最主要的考量,若是男性食客居多则可能相反。 至于虾,有人对海鲜敏感,有人懒惰剥壳或不想弄污双手;再来就是炒饭或荷叶饭,通常吃到这一道时,大部分人早已饱到摸肚皮,即使是前一道罗汉斋菜或鲍鱼+蔬菜,也不见得受落。
面子问题不打包 “宴会或宴客桌上,很少人会打包带走剩余食物,主要是碍于面子问题,而且也都饱撑了,若是一般家庭聚餐,也只是选择性打包带走。” 即便如此,宴客菜单依然坚持至少八至九道菜。黎金峰坦承,事实上,业者已尽量减少菜式,从过去的八、九道减少到现在的六、七道,另外两道是甜品和糕点,但客人还是会坚持,身为厨师的他,看着食物被丢进垃圾桶,即使心疼,也很无奈。
选择太多不惜食 习性难改,自己节省,不代表也对别人节省,特别是好门面的华人,宴客时的“豪华”和“气派”思想并没有改变,甚至是平日吃饭的客人,也有“暴发户”心态者,宁可浪费,也不要听取服务员或经理的意见,减少点菜的分量。 “事实上,剩饭菜一直以来都有,只不过10年前有人前来回收,送去养猪场或农场,加上以前的人比较珍惜食物,所以食物残余量不多。但‘能吃就吃’的年代已经过去,现代人顾虑到身材和健康,不会特别为了‘惜食’而硬撑着肚皮吃完所有的食物,而且饮食选择太多,心态也不同,相对而言,确实比较浪费。” 据知,香港有些慈善组织会到超市、餐馆及市场回收剩余食物或食材,甚至有流浪汉每晚等在餐馆后巷,“回收”剩下的、还能吃的食物,但在本地并没有这样的组织和做法。 节省和惜福不是单方面的事,饮食业者“不敢”减少菜单或将食材简单化,食客“不好意思”把剩下的食物带走,更不想“寒酸”宴客或降低“品味”,垃圾桶里依然会有让人咋舌的食物残余,土埋场里的棘手垃圾,永远都会有增无减。
生活越优渥垃圾越多 据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马来西亚(雪隆分会)行政专员郑佐弘所知,土埋场里有40%至50%的垃圾是食物残余,其中又以食物和果皮最多。 捐赠过期罐头饮食 双福残障自强发展协会总干事陈建孝及公关张媛茵亲身体验,过年过节,总会有即将过期或是过期的罐头食物和饮料,整箱整箱送过来,以“捐赠公益”和“资源回收”为名,将别人的胃当成“资源回收站”。于是,再心疼也得逼着把牛奶倒掉,清理瓶罐或纸盒,再交给循环厂接手。有调查指出,生活越优渥的城市地区,垃圾制造能力就越惊人,每天数以万公吨计的垃圾堆里,超过一半是食物残余,其中10%至15%是吃不完的食物。若一个城市每天有3000公吨的垃圾,预计就有1500公吨的食物残余,其中150公吨是还能吃却被丢掉的食物。 食物残余四大类 食物残余的来源,不只是餐馆,住家、购物市场、学校、菜市场、快餐、连锁店等等,每一天都在制造大量的食物残余。根据国际组织的定义与划分,食物残余主要有四大类—— (1)无法避免的:比如橙核,不能吃进肚子里 (2)可以避免的:比如橙皮,可以制成果酱、配料 (3)不应产生的:比如一整颗橙,明明还能吃,却不知怎的被丢掉了
另外,大马地方政府及房屋部与日本政府合作的一项食物残余管理计划也将食物残余分为以下四大类—— (1)不能吃的:鸡骨、鱼骨等等 (2)厨余:各类食材和食物剩余 (3)吃不完的食物:比如酒店自助餐、宴会菜肴等等 (4)过期的食物上述四类食物残余,第一和第二难以避免,但不代表一定是没用的垃圾,香港就有环保人士化腐朽为神奇,将这些“不能吃的剩余”变成一道道家庭美味;第三和第四类则不应该产生,更不应该出现在垃圾桶和土埋场里,偏偏,这类食物残余的量占最多数。
自助火锅 助长厨余 近年流行吃火锅——一锅熟,快捷又方便,最重要的是,不必为各人口味喜好而烦恼,挑自己爱吃的,统统下锅,皆大欢喜。远的不说,以雪隆地区为例,“火锅城”比比皆是,蒲种公主城、甲洞满加乐拉、八打灵再也SS2及双威商业区,自助式、单点式、套餐式、日式、韩式、中式……什么形式的火锅店入眼即是,特别是“抵回本”的自助式火锅,收费一般都不超过30令吉,海鲜肉类蔬菜任吃任拿。在这样的火锅店,每个人至少拿三轮食物,每一轮至少三盘食物,可是最后一轮的盘里,往往剩下一半的食材。
添加食材留顾客“ 一种价钱,任拿任吃”的方式,“惜食”的观念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人人都想“浅尝”不同的食物,可是能吃的、爱吃的,根本不多。这样的方式,也导致食材很快就“清盘”,业者必须不断添加食材,以免客人投诉,下回不来。后来,部分火锅业者为了减低浪费食材,导致营业成本增加,就在摆放食材的墙上张贴“罚款通告”,剩下的食物,将以克或斤计算客人须额外缴付的费用。然而,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以往盘子里所剩下的食材,后来就“跑”进锅子里去了——过去抱着“盘子里剩下食材还能回收”的想法,如今“盘子里剩下食物会被罚款”,那就统统下锅,不必额外缴费,至于吃不吃完,则是另一回事。由于竞争激烈,业者也不敢贸然调涨价格或更换形式,在选择众多的环境中,食客早就被宠坏了,据记者探访得知,蒲种一间生意兴隆的火锅店,从自助式改为单点式,并调整收费后,立即变成门可罗雀,食客都成了隔壁和对面火锅店的座上客。自助式火锅店容易制造食物残余,但经营火锅店多年的方训勇却透露,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饮食馆,特别是酒楼和酒店,火锅店的厨余数量反而偏低。他的火锅店是单点和套餐形式,据他的经验和观察,大部分客人都会把食物吃完,锅里剩下食物的情况不会太多,即使有食材剩下,一般也都是米粉和生鸡蛋之类,可以带走的食材,有者甚至将汤底打包带走。
厨余无可避免 至于食材数量的预算,他说,不论是蔬菜、肉类或海鲜,保鲜期和食用期都会有几天甚至一个星期,已有经验的业者会根据一个星期七天之中,生意的多寡而预算食材的购买和存货量,若是当天卖不完,第二天也会卖完,不会每天都进相等数量的货。若是当天生意出奇地好,业者一般上也会向客人坦言食材已售罄,不会因为偶发的情况而大量进货。无论如何,厨余是怎也无法避免的事,他坦言,绝大部分的厨房,都不会让员工或流浪汉成为“资源回收站”,一来是纪律,二来是卫生,三是基于安全问题,避免有人食物中毒或敏感。“其实,业者也会尽量避免浪费和厨余的问题,毕竟越多的厨余,意味着必须承担的成本越高,大多数情况下,业者也不会直接将这些成本转嫁到消费人身上,食客也懂得精明消费的道理。”他说,若是过期或腐烂,不能卖的食材,最后也只能丢弃,但一般的厨余,都不会超过3%或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