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0
- 人气
- 0
- 主题
- 0
- 帖子
- 6152
- UID
- 191553
- 积分
- 9033
- 阅读权限
- 24
- 注册时间
- 2009-1-9
- 最后登录
- 2018-8-19
- 在线时间
- 4023 小时
|
如果觉得太长,可以看看蓝色字的,都是很不错的故事。
前言
经过这几个月让我充实无比的心理辅导课程。对于基础心理学知识及心理辅导的理论观点和实际,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惊讶于心理辅导的领域是如此的广泛,让人目不暇给。于1986年,在美国有报告表明,心理辅导和治疗的学派多达4000种以上。
学识浅薄的我所了解到的仅仅是关于心理辅导的理论观点和实际仅有8个辅导学派的理论。它们其中包括:心理分析疗法,当事人中心疗法,行为治疗法,焦点解决法,理性情绪治疗法,完型治疗法,交互分析治疗法和现实治疗法。
在所有心理治疗理论中,佛洛伊德(S.Freud)所创始的心理分析理论,最为历史悠久,影响亦最深远的一派。佛洛伊德于1890年代开始发展他的理论,直到1939年去世,都一直在心理分析作探研和著作。一直以来,虽然有不少学者尝试对佛罗伊德的理论作修改。但他始终在心理分析学派中掌执牛耳。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林在其巨著【实验心理学史】一书中写到的:“谁想在今后3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佛罗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能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由此可见,佛罗伊德在心理学领域里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于二十世纪40年代所创立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亦称非直示式辅导。当事人中心疗法与心理分析学派有着很大的分别,它强调人的正面成长和发展,并且非常注重辅导师本身的态度如:一致(congruence),真诚(genuineness),无条件尊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和同理心(empathy)等,而非治疗的技巧。
而且罗杰斯亦提出治疗应由当事人洞察自己的问题,而非如传统心理分析治疗等由辅导员主导治疗过程。
(卡尔•罗杰斯 Carl Ranson Rogers , 1902 – 1987)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人物在一。从事心理辅导和治疗的实际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1940-1950年)
罗杰斯于1942年著作《辅导于心理治疗》(counseling and Psycherapy)拟定了这治疗法的基本概念。当时它被称为‘非直示式辅导’,因为罗杰斯强调辅导员要避免表露个人的看法和意愿,要尽量减低自己对当事人的影响,以免妨碍当事人的自然成长;所以,当时的治疗法提倡辅导员接受当事人,与他建立一个融洽,宽容和不带批评性的气氛,以及信赖当事人能以他的内在资源来协助自己。所着重的技巧乃是澄清当事人的意念,表达对当事人的基本同感;这是要透过一些留神的技巧所达成。另一方面,此时的非直示式辅导员亦避免采用一些指引性的技巧,如问题,批评,演绎,记录个案历史,心理测验和诊断等方法。
第二阶段(1950-1957年)
罗杰斯于1951年时所著作的《当事人中心治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使人本治疗法更上一层。此时的他不再如早期般重视技巧,而是渐渐超向强调辅导员的本质。他指出当事人的情绪状况应是辅导员重视的主要环节,所以此时正式被称为当事人中心治疗法。辅导员要敏锐地反映当事人的感受,了解当事人主观的体验,和尽量使他与当事人的关系免除威力性。此阶段所采用的情感反映较前阶段的深入,务求使当事人更洞悉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当事人解决真我和理想我之间的矛盾,减低其中的冲突,使两者可以有适当的调和与统合,达致一个重新组成的自我概念。
第三阶段(1957-1970年)
罗杰斯在1957年出版了《促进个性改变的必要条件》(The Necessary Suffient Conditions of Therapeutic Personality Change)。这可以说是人本治疗法的第三个里程碑。在这本书内,他提出治疗重点不再纯粹是当事人的感受,而是要提供一些可以协助当事人性格成长的基本条件,如表里一致,无条件的关怀和同感等。
辅导员要尽量投入整个辅导过程中,利用他人本质来引导当事人探讨问题,辅导员与当事人‘此时此地’和对彼此的感受亦极为重要。
第四个阶段(1970至现在)
这个阶段强调辅导员过程中更积极的参与和个人的投入。除了以上所提的技巧,如自我披露,回馈,问题,立即性等。辅导员与当事人“此时此地”的动态仍是深受重视。大致上,此阶段不强调技巧,而着重于辅导员的特质,信念和态度,给予辅导员更大的自由去建立与当事人的关系,尽量使当事人感到被接纳。
现今,当事人中心疗法已不再局限于心理治疗的领域上。它已经极广泛的应用到个人和团体谘商上,婚姻与家庭,行政与管理,人际关系训练,教育,教学,亲子关系,解决纷争和处理不同文化背景组成的团体甚至世界和平等领域或议题上。
罗杰斯相信人本身是可信任的,并且自身有能力去理解和解决自己的困难和个人成长。罗杰斯在他的理论中,肯定了每一个当事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质,是积极的,有可能达至“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最高境界。在治疗过程中,当事人是操主权者,治疗员不会分析当事人的说话,只会集中让当事人自审其说话,希望那能提供一面 “镜子”,让当事人能在这“镜子”中 “看见”和 “听见”自己,然后采取改善的行动。
罗杰斯曾说过:“心理治疗不是在操纵一个消极的被动的人格,相反是要协助当事人,让他的内在能力与潜质得以发展。”
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
自我理论实践上就是人格理论。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中,“自我概念”是最主要的结构。它是人格形成,发展与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罗杰斯对自我概念的阐述主要是对自我概念的剖析。
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我是谁?)对自己能力的认识(我可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及对自己理想或要求(我应该是怎样?);我也经常问自己:我是谁?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爱好是什么?我的强项是什么?我好像对自己一无所知……
罗杰斯说“自我概念”乃是一套有组织,有连贯性对自己的观点”。它们包括以下九个方面:身体,社交,性,感情,喜好,理智,职业,价值观和对人生的哲学。我们每天的行为,与人的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都是无时无刻的受着我们的自我概念所影响。
我好像似懂非懂,组织?很特别的说法。我想……我明白。自我概念 – 主要是指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知,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以及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与环境的认识等。
像我有个朋友Michelle她只有45kg,她的“自我”可谓相当瘦,当她的“自我概念”却是一个大肥妹,无论我们如何费尽口舌,她仍不满意自己的身材总是那么“肥”,总是嚷着要减肥。
罗杰斯还区分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他认为,现实自我是一个相信别人对自己看法的自我观念,即个人目前的真实情况;理想自我是一种个体希望做什么样的人的自我观念,也就是个体期望的自我形象。“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并不总是一致的,二者越接近,个人适应越良好,生活也越幸福,这是个人健康发展的标志之一。两者相差很远甚至相互矛盾,个体就会适应不良,会引起个体的焦虑、苦恼,甚至造成人格障碍和心理疾病。
例如:阿辉是一位充满自信且认为自己是年轻有为、才高八斗对事业前景抱有极大的期望的职员;但是在其上司眼中却是庸才,不算突出,故此他上司从未重用过他。这引致阿辉常认为自己是没有像其他同事般对上司讨好奉承,才引致未能受重要,事业未能有成。有一次他因严重失职受上司责备后被辞退,他再不能以惯常的籍口去掩饰自己的无用,反而要面对自己是一个不受欢迎、没有才干的人。这次痛苦的经历使他的自我概念大受打击,身心受尽刺激,产生幻觉,并且经常认为别的人评论他、批评他、甚至伤害他,结果换上精神分裂。
罗杰斯最初认为自我是一个模糊的,在科学上无意义的概念,但他在心里治疗的过程中,常常听到患者在表达自己的问题和态度时往往倾向于谈论自我。这使罗杰斯逐渐认识到自我概念是人经验中重要成分,个人的目标就在于成为他“真正的自我”。
自我实现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中的行为动因是自我实现。罗杰斯相信自我实现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换言之,人都希望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以期望维持和促进个体的成长。同时,罗杰斯更强调这种迈向自我实现的奋斗和努力是每个人生存最基本的推动力。
罗杰斯所发展的当事人中心治疗理论,一开始就肯定了人本身是具有能力去有地的解决个人的问题的。而且罗杰斯相信人具有成长的冲动,把人安排到适当的环境中,就可以促进人努力达致成熟的行为,从而得享生活的满足。简单的说,罗杰斯坚信人最基本的生存动机就是要全面的发展自己的潜能,要获致成长和实现自己。
罗杰斯相信如果某些条件出现,当事人于是就会变得较有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质和迈向自我实现。
当我了解什么是自我实现时,我就想到了一个人——戴晨志-台湾励志作者。
他认为“人”,是为胜利而生的。只要有斗志,不怕没战场;只要有勇气,就会有荣耀!”带着这样坚定的信念,戴晨志一次次突破困境,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的个人奋斗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励志传奇:
他考大学两度落榜,毕业后失业两年,托福连考七次都没有通过,但他咬紧牙关,继续埋头苦读,第八次才终于以510分通过“最低标准”;学成后,他进入台湾当地最有名的电视台,成为了人人羡慕的记者;但两年后,他却决定放下一切,到美国攻读博士;拿到口语传播博士学位后,他在世新大学创办了口语传播学系,担任系主任;然而4年后,他又毅然辞职,专心投入写作和演讲,鼓励更多的人实现理想、创造成功的人生,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影响台湾地区社会风气的榜样人物。
自1994年以来。戴晨志博士已创作35本书,作品台湾销量突破350万册,连续15年位居台湾励志书排行榜前三名!他的文字轻松幽默,讲述的故事真挚感人。成为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心灵导师”;他口才出众,表达风趣,每年举行逾百场演讲,现已累计突破3000场次,影响了近300万人,被誉为“激励大师”、“东方卡内基”!
所以,千万别小看自己,因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戴晨志总是如是说;这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是相同的。
对于戴晨志的行为,我想说:“自弃者扶不起,自强者击不到”。
[ 本帖最后由 elvawong 于 2009-9-30 10:28 A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