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Sharer
选择您要替换的背景颜色:
【农历新年】背景图片:
个性化设定
 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3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好保留它

[复制链接]

204

主题

20

好友

1950

积分

白银长老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5 11:52 AM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相信祖籍兩廣和嶺南一代的華人,必定看過這樣造型的公雞碗,那麼你可知道百姓為何會以雞、芭蕉葉和紅牡丹入碗圖嗎?
開講故事:
雞是良禽, 有五德.(文, 武, 勇, 仁, 信)
頭戴冠者, 文也.
足搏距者, 武也.
敵在前敢鬥者, 勇也.
見食相呼者, 仁也.
守夜不失時者, 信也.
雞公圖案遠在晉代已經出現,代表男性雄武勇猛;及至清代乾隆年間極為流行,是平民百姓必備的餐具,盛果品、裝飯菜、喝茶飲酒通通用它!
中國瓷繪藝術總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簡單如雞公碗,雞振翅躍動,牡丹和蕉葉在側;這些家禽植物,各具特別意思,也隱含以農為本的味道。
「公雞鳴叫,牡丹花開,象徵『功名富貴』;芭蕉葉特別大,諧音『大業』,閩南話的『雞』與『家』同音,整幅圖就是興家成大業,很好意頭!」
不同時代的雞公碗,雞的神態和身形都不同,隨時代演變:清末時由文人畫家繪畫,公雞瘦小但富動感,筆觸細緻秀氣;後來開始由工匠繪畫,畫觸顯得較笨拙,但公雞就粗壯多了。
30、 40年代的公雞最肥,當時國共內戰,加上日軍侵華,人們三餐不繼,過節也可能沒雞吃,如果碗中雞還骨瘦如柴,豈不倍覺悽涼?惟有畫隻肥雞充飢,心裏好過點啦!
到了 60年代,瓷繪改用貼花紙方式製作,圖案漸漸統一。到了近代,已經沒有手繪圖案,大致上都是機器印圖,因此不會再有每個獨一無二的公雞碗。如果你家裡還有留著上兩代人的公雞碗,那就好好保留它的價值與珍惜吧!

15241342_10154192036751818_6328435084123142899_n.jpg (153.83 KB, 下载次数: 0)

15241342_10154192036751818_6328435084123142899_n.jpg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JBTALKS.CC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Share

GMT+8, 2025-4-19 06:15 PM , Processed in 0.1191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Ultra High-performance Dedicated Server powered by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Domain Registration | Web Hosting | Email Hosting | Forum Hosting | ECShop Hosting | Dedicated Server | Colocation Services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Copyright © 2003-2012 JBTALKS.CC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联盟网站:
JBTALKS 马来西亚中文论坛 | JBTALKS我的空间 |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