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Sharer
选择您要替换的背景颜色:
【农历新年】背景图片:
个性化设定
 注册  找回密码
楼主: polaroid18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短篇] 十万个为什么???

[复制链接]

11

主题

0

好友

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可疑卖家

21#
发表于 2013-8-14 11:49 PM |只看该作者
差利卓别灵 撒播欢乐的喜剧大师 2007/12/26
Charlie Chaplin差利卓别灵逝世30周年 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 整理:黎家响



30年前的圣诞节,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差利卓别灵与世长辞。今天是差利卓别灵逝世30周年纪念日,差利卓别灵曾带给观众无数的欢笑,他的喜剧形象永令人深深怀念……


差利卓别灵的一生:

1889年,卓别灵在伦敦出生。他在简陋的出租房间,贫民院及一所孤儿院中度过了辛酸的童年。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形象的灵感。

17岁时,卓别灵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灵遇上了有生以来最重要,也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灵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灵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灵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灵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基于血液中流着真正艺术家的天性,卓别灵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灵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灵的真实写照。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挣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后张眼才知道恩人原来是个乞丐般的穷人。

影片批评贪得无厌资本家

提出的问题更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活20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灵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灵在巴黎报章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春秋》首映典礼,卓别灵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灵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灵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的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想要拍些电影。”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灵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灵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灵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战的来临,使卓别灵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灵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舞台生涯

1894年,卓别灵5岁时在伦敦的大剧院代替他的母亲首次登台表演。他小时候曾生过一场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为他在伦敦竞技场上演的哑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1903年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不久他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舒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莱德卡尔诺(Fred Karno)的喜剧团里扮演小丑。

与奥斯卡金像奖

卓别灵两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首次被颁发时还没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项奖励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模糊。卓别灵本来因他的电影《大马戏团》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喜剧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因他在《大马戏团》片中在表演、协作、导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现出多样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奖。

44年后,卓别灵于1972年末凭他对“本世纪的电影艺术所作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获得了第二次荣誉奖。卓别灵重返美国,除了获奖外他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持久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起立鼓掌长达5分钟。

政治争议

卓别灵的政治观点始终倾向左派。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他的政治见解相当缓和,但是在1940年代的美国,许多人认为他的政治观点是非常极端、非常危险的。在大萧条前,卓别灵的无声电影的政治性不强,他的流浪汉角色只不过是贫困,有时与法律发生冲突。卓别灵1930年代的电影就非常政治化了。《摩登时代》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中的不幸状态。1940年的《大独裁者》最后的一段演讲批评了爱国民族主义受到了强烈的反对。1947年的《凡杜尔先生》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批评资本主义,在许多美国城市里发生了抗议这部影片的事件。1957年卓别灵在欧洲拍摄了《纽约之王》,使用幽默的手段来讽刺5年前导致他被迫离开美国的政治迫害和人心惶惶的多疑。拍了这部影片后,卓别灵丧失了拍公开的政治性电影的兴趣,他说喜剧演员和小丑应该不具政治性,应该“站在政治之上”。在麦卡锡主义时期,他被指责从事“非美行为”,并怀疑倾向共产党。

自传式影片

《舞台春秋》剧情讲述卡维罗曾是伟大的喜剧演员,但沦落为酒鬼。一天,他发现隔邻的女孩安布罗斯企图自杀。安布罗斯是个芭蕾舞演员,因患了风湿不能再跳舞了,故萌生了轻生念头。卡维罗尽心地照顾她,用自己的喜剧天赋打消安布罗斯自杀的念头……本片的主题曲为卓别灵制作,旋律优美动人,扣人心弦(此曲并被改编华语歌曲《心曲》,有李香兰演唱)。此片为卓别灵执导的自身写照,是一部情感交集,有血有泪的佳作。

他的特征:

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灵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二十余年。

美国生涯

卓别灵是于1912年10月2日随同卡尔诺哑剧剧团进入美国的。当时卡尔诺哑剧剧团的成员还包括斯坦劳雷尔,卓别灵和劳雷尔在旅店里分享一房。后来劳雷尔回到英国,而卓别灵则留在美国。当时电影导演麦克塞纳特看到卓别灵的表演后便雇用卓别灵。卓别灵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诺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灵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级明星。卓别灵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这样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电影。

第一部有声电影

卓别灵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是专门针对希特勒和纳粹主义所制作,并于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参战的前一年发表。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这部影片的诉求相当大胆。它生动地写明纳粹主义的丑恶,并塑造一个生动的犹太角色,描写他遭受到的迫害。卓别灵在这部电影中同时扮演了一名类似(包括面目形状上的类似)希特勒的纳粹独裁者和一个受纳粹主义残酷迫害的犹太理发师。

抗拒有声电影:

卓别灵一直抗拒有声电影,他认为有声电影破坏了电影艺术,当然,由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有些观点不免带有局限性,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卓别灵不愧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

最后一部影片

1962年,卓别灵接受了英国牛津大学授予的荣誉学位。1967年,在定居瑞士期间,他拍摄了生平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该片由马龙白兰度和苏菲亚罗兰主演,但上映后,却没获得意想中的成功。

最后一部无声片

《城市之光》是喜剧大师卓别灵拍摄的最后一部无声片,对艺术始终怀着虔诚之心的卓别灵不惜报废数万米胶片,几个主要场面甚至修改了数十次之多,其结果印证了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真理。影片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乃至大半个世纪之后依然是电影艺术殿堂中的奇葩。

一生想过

浪漫生活

卓别灵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他最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升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涩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在这部自传中,反映的不仅是一部电影史,更有价值的是他对有关电影艺术的见解。

主要作品年表:

美国 1915《流浪汉》

美国 1917《安乐街》

美国 1918《夏尔洛从军记》

《狗的生活》

美国 1921《差利与小孩》

美国 1923《巴黎妇人》

美国 1925《淘金热》

美国 1928《大马戏团》

美国 1931《城市之光》

美国 1936《摩登时代》

美国 1940《大独裁者》

美国 1947《杀人狂时代》

《凡尔杜先生》

《杀人的喜剧》

美国 1952《舞台春秋》

美国 1963《三十欢乐世界》

英国 1967《香港女伯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可疑卖家

22#
发表于 2013-8-14 11:49 PM |只看该作者
重回大海啸现场(下):苦难 令他们更坚强! 2007/12/29
●报道/图:陈品洁



第二次去亚齐,心情是五味杂陈的。


三年前,我跟一个非政府医药救援组织马来西亚环球和平组织(Global Peace Malaysia)到那里赈灾,当时看到的是绝对的毁灭。

三年后,我跟大马医药援助组织(Mercy)旧地重游,看到的是耳目一新的场景。

归途中,我指着之前拍到的照片问朋友,“下午我们经过的城市是什么地方啊?”“班达亚齐。”我惊叫:“怎么改头换面了!”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庆幸可以见证豁然开朗的全新风景。

2004年一场“世纪灾难”让亚齐和斯里兰卡成了两个最受全球关注的重灾区,前者一度被形容为“死亡之城”。

经过国际救援组织和亚齐人民3年的努力,亚齐已逐渐恢复昔日面貌,碧海白沙、椰风摇曳的美丽亚齐,指日可待。

这个位于印尼苏门答腊最北端的地方,因一场百年不遇的南亚海啸而使三分之一的人口蒙难,四分之一的城镇被毁,靠海村庄无一幸存,繁华城市沦为地狱。

这个素有“麦加走廊”之称的地方,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东南亚的起点,不论经过多少个世纪、多少的战争、多大的灾难,仍保留着浓厚的宗教氛围,90%人口是回教徒,包括政府公务员。至于华人则有6千多人,多数信奉佛教。

忘却过去重新开始

亚齐人每一天的生活,都从晨祷开始。那一场海啸,政府有1千多名职员蒙难,包括原任市长。

亚齐人长期经历战争的痛苦,从荷兰、日本到争取独立,失去家庭、丈夫、妻子,孩子对亚齐人来说习以为常,苦难令他们变得更坚强。

海啸之后,亚齐人不是忘却过去,而是重新开始生活。罕见的大规模灾难造成巨大的伤害,重建工作艰巨而复杂,不论是亚齐或是其他社会,都不可能快速从中恢复过来。

或许是热带人民特有的乐天知命,也或许是宗教的原因,亚齐人说他们不恨大海,因为生活仍要继续,太阳每天都会升起。

22万性命换来警觉

灾难已成记忆,生活还要延续。每天黄昏,忙碌了一天的班达亚齐市民,会来到受灾最重的Ulee Lehee海边,静静地守着这片废墟,静静看着那神秘的大海,思念亲友。

灾难所带来的心灵创痛没击败坚强的灾民,面对难以预防和抵挡的突发性灾难,人类虽然显得不堪一击,却也展现坚毅的心志,以及强大的建设能力,世界各国沿海地区几乎都布满了警报塔,一有任何地动山摇,即警钟大响。

那是用22万人的性命所换来的警觉!

大马深藏的隐忧

群岛之国印尼地处太平洋地震带,每年所发生的大大小小地震数以千次,间接成为世界海啸警报系统的“源头”。只要印尼发生地震,多个国家的海啸警报系统就会立刻启动,身在赤道地带的非地震国家,心中也紧紧挂着一面警钟,每一个人都不愿惨剧重演。

越来越频密的地震和海啸,连带影响邻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只要印尼一地动山摇,大马与新加坡居民总会感受到余震,紧急疏散。

深藏的隐忧是,印尼地震的震源从苏门答腊南部移往中部,越来越接近大马半岛的巴生谷地带,尤其今年9月中旬连续3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罕见情况,大马气局地震组预测大马未来将持续受到影响。

后记:亚齐因祸得福

重回现场时,马来西亚并没有直飞班达亚齐的班机,去那儿必须由棉兰转机。

在大海啸之后,亚齐与印尼政府长久以来的政治瓶颈有了突破:2005年8月15日,印度尼西亚政府和“自由亚齐运动”的代表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签署和平协议“谅解备忘录”,结束了亚齐地区从1976年开始的武装冲突。这是因祸得福的好现象。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果世事可在尽头转弯处有豁然不同的全新风景,那么,牺牲的生命在天之灵也安息了?

2007年国际海啸/地震事件

◆2007年4月2日:位于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于大马时间凌晨4时39分左右,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引发高达3至5米的海啸,摧毁13个村庄,灾区通讯中断。8分钟后发生里氏6.7级余震。

◆2007年7月6日:距离日本东京西南2千公里及马来西亚沙巴山打根以东3千400多公里的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发生6级地震。

◆2007年8月15日:秘鲁发生里氏8.0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500人。

◆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南部于晚上7时10分发生8.2级大地震,邻近国家如新加坡和大马陆续发出海啸警报,大马半岛西海岸各州人民皆感受到余震,北马吉打州有2千居民漏夜逃至安全地区。

◆2007年9月14日:印尼苏门答腊各地发生威力强大的余震,大马半岛的霹雳州多区地陷,居民纷纷疏散到露天安全地点,东非和澳洲也发出海啸警报。

◆2007年10月31日:美国位于太平洋战略要地的自治邦北马里亚纳群岛发生7.2级地震。

◆2007年11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先后发生里克特制6和5.7级地震。

◆2007年11月14日:智利北部先后发生7.7级及5.7级余震,3天后发生6级地震,远在千里之外的圣地牙哥也感受到震动。

◆2007年11月25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发生6.2级地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可疑卖家

23#
发表于 2013-8-14 11:50 PM |只看该作者
来一碗金丸、银丸 细说冬至 2007/12/22
●整理报道:陈绛雪/摄影:冯慧薇



关于冬至,很多人都懂,知道这一天是象征团圆的日子,吃汤圆,人团圆,但也有很多人对于这一个民俗传统节日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他们更重视的,如何去筹划接下来仅隔3天的圣诞节狂欢节目。


关于冬至的习俗,知道的人会纳闷何以长辈与媒体,一再重复同样的应节话题,一再“翻炒同一盘冷饭”,但是,有些民俗与传统,还是得一再重述,一再教育,让每一代的人都能了解自家老祖宗所流传下来的文化内涵。

最重要的是,提醒那些离家已久或甚少归家的游子,记得回家团圆啊!

冬至是华人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华人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等,每年落在阳历12月22日或23日,其由来与历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世界各地华人至今依然承袭着“冬至大过年”的传统观念。

从阴阳学观点阐述冬至,这一天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从天文学的角度则明确指出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逐渐北移,白昼时间渐长。

南北方不同庆贺食俗

老祖先有云: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早在汉代时期,冬至就被列为公定节日,文武百官皆可放假一天,2千多年后的今天,大部分的华人家庭每逢这一天,依然有吃汤圆的习惯,一些地方的华人家庭甚至把汤圆分为红、白两种,按老一辈人的说法:不吃金丸(红汤圆)、银丸(白汤圆),不长一岁。

华人从古至今对冬至一直很重视,《汉书》曰: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晋书》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今天,北方地区的人还保留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的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面线的习惯,各个地区也在这一天祭天祭祖。

冬至历史知多少

冬至的历史源起可追溯至2千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中华民族的老祖先已懂得使用土圭观测太阳,观测冬至的到来,在一年廿四节气当中,冬至就是最早制定出来的节气。

◆周朝

按史书记载,在周朝十一月里的“冬至”节,比后人夏历的岁首“过年”还受重视。周朝时期的冬至就曾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的盛典礼俗,这一天,皇帝要在城外荒郊处边表演乐舞,边进行拜天大礼,祈求上天恩赐保佑天下太平,丰衣足食。

◆汉代

到汉代时期,冬至被列为“冬节”。《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则吉辰而后省事。在这一天,官府要放假7天,举行名为“贺冬”的仪式,民间百姓则穿新衣,备饮食佳肴,外出的人要回家过冬节,以示年终有所归宿,全家和谐团圆。

◆唐宋

贺冬之俗到了唐宋时期更为热闹。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朝廷大朝会,庆祝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3日之内,店肆皆罢市,谓之像过年。

◆清朝

清朝时期的宫廷王府及民间盛行祭天、祭神、祭祖3种礼俗。自明朝永乐年间,北京城南修建天坛后,历代皇帝在冬至都要亲自率众大臣,到天坛内的“圜丘坛”举行盛大的祭天大典,称为“国之大典”。

老北京时清代的满族官宦人家,还延续着原在关外长白山时的祭神祭祖的民族风俗,不论是宫廷还是王府内的祭祀,都仍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乾隆年间还颁布过《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规范,冬至时宫廷及王府的祭祀,都要依据此典。冬至日时紫禁城里的坤宁宫,王府里的家庙或神殿祭祀时,要面向神祖画像叩拜,然后要祭祀殿外的“祖宗杆子”或神龛,不忘祖先恩德,并祈福迎祥。

另外,冬至日有“观兆测年”之俗,农谚有“冬至三九则冰坚”、“冬至有霜年有雪”、“冬至多风寒冷年丰”等,农家观天象气候变化,以预知来年的好光景。喜欢学武术的少年,要在冬至这天拜师学艺,古时称为“看冬”之俗。

除了汤圆,冬至还吃……

经过数千年的演化,中华民族自有一套独特的节令美食传统,不论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狗肉、羊肉等,都成冬至节令食品,还有许多民间传说,伴随冬至食俗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汤圆

流传至今最盛最广的冬至习俗是吃汤圆,这项传统在江南尤为盛行,以糯米粉制成的圆状食品,内含赤豆制成的豆沙,加上芝麻晕油等作陷,与赤豆有相似起源,但后来逐渐引申到“团圆”、“圆满”之意,合家同吃含有家庭幸福的祝愿,古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馄饨

相传汉朝时,边疆常受北方匈奴来犯,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贺屯氏两个十分凶残的首领,最令百姓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合名为“馄饨”,恨以食之,祈求战乱平息,天下太平。由于最初制成馄饨恰好就在冬至,因此后来家家户户就有了吃馄饨的习惯,南宋时期,临安人也在冬至吃馄饨,同样包含对异族的憎恨与祈求太平的意义。

◆饺子

这一项冬至食俗源自河南人,亦称“捏冻耳朵”,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告老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的冬天,眼见南阳百姓饱受饥寒之苦,不少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于是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及一些驱寒药材等,一起放进锅里煮熟后,捞起来剁碎,用面包皮捏成耳朵状,再放进锅里煮,制成“驱寒矫耳汤”给百姓吃,冻烂的耳朵因此而治好。后来,每逢冬至南阳人便模仿制作“捏冻耳朵”吃,开始流传“冬至吃了饺子不冻人”之说。

◆狗肉

始于汉代时期。据说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由于狗肉性热,所以浑身发热,头上冒汗,于是大赞“冬至吃狗肉真好!”从此在民间形成习俗。中医认为狗肉、羊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在冬至及大寒节令吃这类滋补食品补益身子,来年精神抖擞,身强体壮,这也演变成冬至进补的习俗。

◆吃火锅

吃肉火锅的习俗在清代和民国时期非常盛行,许多富家子弟、文人雅士自冬至起就会饮酒吃涮肉火锅,一些人每逢九日则相约九人,一起饮酒吃肉,旧京时称“九九酒肉”,席间要摆九碟九碗,成桌酒宴时要用“花九件”(餐具)入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旧时称“消寒会”,故冬至也称“消寒节”。

◆赤豆粥

在江南水乡,一直流传着“冬至之夜吃赤豆粥”的习俗,根据古代传说,南方部族首领共工的儿子很不成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变成疫鬼仍继续残害百姓,因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煮吃赤豆粥,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这种赤豆粥后来被称为“冬至粥”,除了赤豆,也加入红枣、核桃肉等食材,补益身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可疑卖家

24#
发表于 2013-8-14 11:50 PM |只看该作者
重回大海啸现场·上: 亚齐恶梦中惊醒 2007/12/27
报道●陈品洁


2004年12月26日,南亚大海啸吞噬了亚齐逾16万人的生命,57万人流离失所。


接近3年后,大马医药援助组织(Mercy)带着媒体回到亚齐,见证交棒仪式,象征救援及重建工作已告一段落。

一整天的采访工作极为顺利,不料,在最后一刻——机场,我们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整个氛围,都变得那么彷徨、无助、不在掌控范围内……

我们的任务原是周五晚上抵达棉兰,翌日一早从棉兰飞往亚齐采访,傍晚从亚齐飞往棉兰,再从棉兰转机回马来西亚。根据预算,这总共要两天一夜。

我们的时间计算得很好,早上战战兢兢从棉兰乘坐亚当航空(Adam Air)的班机到亚齐,马不停蹄地走访3个重建计划和移交仪式后,我们“速战速决”,抵达亚齐机场时还有半小时休息、更衣洗脸。

一早,负责人便告诉我们,在棉兰转机回马的时间只有40分钟,行李最好不要托运,且千吩万咐道:“要快要快”。讵料人算不如天算,当地飞机抵达时,已慢了半小时。看着飞机停留在远处,机场人员却很官僚地不让我们步行登机,还要限制大家站在原地,心急如焚地等待慢条斯里的机场巴士。

赶不及乘搭班机

抵达亚齐时,我们拎着行李奔跑出境处,再吧嗒吧嗒地入境时,只有5分钟办理登机手续。33人66只眼睛,眼巴巴地看着班机非常准时地飞走了,只差没向我们眨眼示意。

当时已夜幕低垂。下一班机是第二天,来也未必有空位,二来最后一分钟购票,每人要多付800多令吉。既然无法飞,除了在机场像难民般打地铺外,便是在棉兰投宿了。可是,三更半夜连兑钱庄也关门了,黄金时间许多酒店又爆满,整票人该何去何从啊?

感同身受海啸苦……

如今,我们卡在机场进退维谷;所谓“出外靠朋友”,大马医药援助组织获得驻棉兰的协调员的奔波协助,终于帮大家找到一间不知是什么“星级”的旅舍。我们是挤在几辆四驱小卡车后面,摇摇晃晃险象环生地抵达旅舍的。虽然冷气轰隆隆,空有声音却不太起作用、没有洗脸盆,刷牙需蹲在马桶旁、马桶又无盖无厕纸、床摇摇欲坠、门锁不好、衣橱好像很脏、外头汽车叭叭响个不停,可是,总好过露宿机场喂蚊子。

不幸的是,一整天在亚齐跑动,似乎大海啸发生后般的尘飞土扬,又热又潮湿的亚齐下午又洒了一阵急骤雨,加上舟车劳顿超过14个小时,我的生理时钟调适不过来,中了风瘼,全身一块块像被群蚊叮过一轮的斑,奇痒难当。这是个人问题,至于其他人,原本准备两天一夜的衣物,却因需要多留一晚而衣物短缺,夜已深,既无处也无钱采购,唯有肮肮脏脏、狼狈地熬到天明。

精神、生理、心理的不济,大家说有多惨就多惨!

国泰民安的今天,只要钱能解决的问题,便不是问题;翌日,马航将我们“完完整整”的带回人间乐土——马来西亚。我们只不过受那一点点的苦,就觉得那么“凄惨”,不敢想像大海啸时,那些灾民眼里哭出什么来?

仿佛回到过去……

时光倒流,像是化石上刻印的一鳞半爪,为被遗忘的历史作见证,我们仿佛回到3年前的印尼大海啸现场,海水张口猛噬,个个摇身一变成了难民。飞机误时、舟车劳顿、下一班机飞走了、需大排长龙买票飞往目的地,海啸又随时卷土重来……

2004年,印度洋发生大海啸不久,我随马来西亚环球和平组织到亚齐赈灾兼采访。除了每晚在一位居民家开设诊疗所外,白天,我们坐着四轮驱动车纵南走北到海边看病、派药,看到叫人伤痛得不能再伤痛的火舌舐食的骨岳血海、腐臭混乱的枯木死灰、夷为平地的大树豪宅以及路边一具具的尸体——很有尊严地用白布或黑帆布包裹着,等待络绎不绝的大卡车运走。

当时,脑海不断浮现同事的形容词:“从高空俯瞰亚齐,整块地面像被活生生剥下皮来的血淋淋。”

在那里逗留了一个星期多,看到的尽是毁灭,还有坚强、守望相助又辛勤劳作的亚齐人,心情极度伤痛、沉重。过客终究是过客,存活下来的仍然须走下去……

3年后的灾场……

2004年12月26日大海啸吓呆了南亚,死亡人数超过16万人,57万人流离失所。

马来西亚医药援助基金会是第一个抵达斑达亚齐的国际救援组织,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它为灾民提供了急救、主要卫生设备、心理辅导,以及重建工程,包括诊疗所、住家和孤儿院。

它在印尼16项赈灾与重建工程,总共斥资2千300万令吉。除了亚齐,它也为尼亚斯岛重建两个医药中心,以及为他们的西图里山(Gunung Sitoli)主要医院构建蓝图,并且建造了妇产科和儿科部。

重回现场时,我们大清早从棉兰飞了45分钟抵达亚齐(车程需10至12小时)。

甫抵步,我们赶去见证大马医药援助组织资讯中心兼行动室开幕礼,再直落国油赞助建造的赛瓜拉大学护士系大楼移交仪式。午后,又驱车出席卡依古易(Kayee Kunyit)孤儿院开幕礼。

在资讯中心,我们看到热情的人民;在赛瓜拉大学护士系大楼,我们看到明眸皓齿的大学生;在孤儿院,我们看到天真羞涩的小朋友。为了表示关怀,我把身上所有的钱都花在附近的小杂货草屋,买了一大包零食交予校长,让他日后分给孩子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可疑卖家

25#
发表于 2013-8-14 11:50 PM |只看该作者
太阳的秘密(下篇):太阳“死”了 我们怎办? 2007/12/08
●报道:陈绛雪/摄影:戴甄琳(部分照片由astro及AETN提供)



从地球开始有生物以来,人类对于太阳,最基本的认知只是处在“生命能量”的阶段,很多人都以为,太阳是不死的火球,炙热的烈焰将永恒燃烧。


试想……如果有一天,太阳的生命燃烧殆尽,渐趋黯淡冷却时,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地球,该怎么办?

浩瀚宇宙中,生命始终摆脱不了既定的生死定律,谁能说出一个永恒的证明?

曾经以为拥有不死生命的太阳,原来只是初期的误解,太阳系中最大最强的能量供应体,只是宇宙中的平凡一员。有人开始想象甚至预言世界末日的到来,能不能想象若太阳的生命已到了尽头而地球仍在时,那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天文学家认为,太阳不会是在突然的爆炸中灭亡,而是自然地死亡。这股左右地球万物生命及气候变化的能量一旦消失,所有的一切,也都将跟着产生无法预料的变化。

Rob Britt说,太阳若作古,能源消失后,对于地球的影响,尤其地球上的通讯系统,实在没有人能预言,而那是最可怕、最不敢想象的事。

具100亿年寿命

“所有的能源、能量、吸力,都将消失殆尽,世界除了陷入全然的黑暗,所有的通讯系统也都将终止,一切的科技发明都将在瞬间化为乌有。”

试想象……若我们突然失去所有的卫星通讯系统、电视讯号及银行转帐服务,同时,整个世界突然陷入黑暗,长达几个小时甚至是几个星期,若所有的一切都无法在短期内恢复正常,混乱与动荡,将离我们不远,何况是太阳骤然的永远死亡?

然,人类还是可以从积极乐观的看待太阳的灭亡,地球的末日。太早陷入全然的消极,只会阻碍未来的研究,大大降低“发现意外”的几率。

几个世纪以前,科学家以为太阳只有6千年的生命,谁能预料到后来的人,却一再意外地发掘更多太阳的寿命,从原来短短的6千年,延长到后来的100亿年,这就是发现、意外。

Jay Pasachoff是这么说的:“太阳的死亡,肯定是最坏的消息,但我们还有50亿年做好面对太阳死亡、世界末日的准备。”

“目前,人类依然能享受太阳所散发的光和热,享受它灿烂的光辉,对于这个最靠近地球的星系核心体,一方面敬畏它的美丽,一方面则小心翼翼地避开它无法预知的愤怒。”

从红变白到黑,需时100亿年……

太阳形成初期,天文学家称之为“主序星”时期,至今已有50亿年的生命,若以100亿年的生命期来说,再过50亿年,太阳将度过一生的黄金岁月,进入晚年期,耗尽核心区域的氢,内部开始收缩,外部则慢慢膨胀,虽然发光散热的表面面积将随之增加,但表面温度开始下降,发热度也大大减低,而此时的太阳,将呈现火红色,成为一颗“红巨星”。

这时的太阳处于不稳定状态,外层大气因受到扰动而膨胀及收缩的脉动效应,其脉动周期和体积大小有关,红巨星的体积越大,膨胀及收缩的周期也就越长。当充满氦的核心区域持续收缩时,温度将随之增加,当核心区域的温度升至1亿度时,即开始发生氦融合反应,三个氦经过一连串的核反应后,将融合成一个碳,放出巨量的光和热,使太阳外层极速膨胀,成为一颗连地球也被吞没的红巨星。

当太阳核心区域不再收缩,也没有多余的热使外层膨胀,太阳将形成白矮星,整个星球越来越暗,最后变成一颗不发光的死寂星球~黑矮星,经过理论上的计算,从白矮星变成黑矮星的过程,超过100亿年,而银河系的形成至今不过100多亿年,因此,天文学家认为,银河系还没有老到足以形成黑矮星的末日阶段。

日冕——中国古代称的“天狗食日”

天文学家经过几个世纪的探索,依然不解具恐怖杀伤力的日冕,距离太阳核心那么远,却依然能保持在高温状态,直到科学家近期通过卫星探测更近距离的太阳表面时,真相才慢慢浮现,原来在日冕之下,太阳的表面层层燃烧,翻腾滚烫,就像一壶煮开了的水,沸腾。

日冕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围,温度高达摄氏100万度至200万度,这个距离太阳最远的光球圈,光线虽然较弱,但温度却比较近距离的光球圈来得高。

美国研究员Craig Deforest指出,这是一位内太阳的氢、氦等源自已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以及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这些带电粒子运动速度极快,以致不断有带电的粒子挣脱太阳的引力束缚,射向太阳的外围,形成了太阳风。而沸腾的太阳表面,其实是一个拥有“超级声量”的地方,科学家相信,这种超级高音贝的声浪与磁场能量,就是日冕温度偏高的关键。

日冕环形态多样

2002年5月1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布了一张日冕环景象的照片。这一壮观景象是因太阳磁场增强并穿过光球层和色球层,影响到日冕层产生的。增强后的磁场控制日冕层的离子流并呈现拱形或环形的管状形态。日冕环形态多样,大多数体积巨大,其跨度往往超过数个地球。

“日冕”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其形状随太阳活动的大小而变化。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的形状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则呈椭圆形。通过X射线或远紫外线照片,可以看到日冕中有大片不规则的暗黑区域,也就是所谓的“冕洞”。

一般的简单说法,日冕就是“月亮遮挡了太阳”的天文景象,也就是中国古代所称的“天狗食日”。虽然月亮比太阳小400倍,却比太阳靠近地球四百倍,因此,当两者处于同样的轨道,与地球直线平行时,太阳暂时“消失”了。

太阳黑子 2011年再度活跃

每隔11年,太阳就会出现一次太阳黑子活跃期,这是周期循环中最混乱的一段时间,地球容易受到太阳风暴的伤害,根据天文学家的预测,下一次的太阳黑子活跃时期是在2011年,也就是4年后。 猛烈的太阳风暴会破坏地球所有主要城市的供电网络,时间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无数年,据说会干扰无线电、影响飞机导航系统与卫星电话,使卫星故障。

1859年,强烈的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美国与英国电报线路短路,造成火灾,远至罗马与夏威夷都可见到原本只见于极地的绚丽极光。

爆发毁灭性的灾难

但144年前的太阳风暴更强大3倍,不过,当时的社会并不仰赖卫星传送电视画面,也没有自动提款机及供电网路,所以不会注意到太阳风暴所造成的影响。

Larry Combs提出一项疑问:若假设已死亡的太阳再生,届时的地球是否还会面对同样可怕的太阳风暴?答案是无庸置疑的,而且,相较于1859年太阳黑子所引发的天灾,新灾难是具毁灭性的。

Larry Combs则形容“若届时有人类,整个社会、男人、女人、儿童都将掀起涟漪式的反应。灾难就像难以预测的台风,当科技失去预测的能力时,人就会像太阳黑子的异常活跃时期,狂躁症爆发,容易出现战争、贸易摩擦等各项国际争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会突然骤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可疑卖家

26#
发表于 2013-8-14 11:50 PM |只看该作者
太阳的秘密(中篇):太阳发火 地球有难 2007/12/07
●报道:陈绛雪/摄影:戴甄琳(部分照片由astro及AETN提供)



地球上有地震、海啸和台风等自然灾难,太阳也有类似的天灾灾难,而且其影响力足以直接辐射殃及地球,引起一些难以预料的巨大变化,严重的话还会造成惊天动地的悲剧。


太阳所潜藏的火爆脾气,无法预知的灾难爆发,足以影响地球的通讯系统,而人类的卫星、电力系统甚至气候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美国研究员Craig Deforest指出,1989年3月阳风暴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是史上最重大、损失最严重的例子,卫星提前陨落、低纬地区无线电通讯中断、轮船和飞机导航系统失灵、飞行物跟踪识别发生困难、美国核电站变压器烧毁、加拿大北部电网受损等等,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惊。

◆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

日冕物质抛射是发自太阳的最危险威胁,而如今不知是童年,少年还是老年的大火球,好像不知道它这“嗜好”对地球来说一点都不有趣,而是最危险及恐怖的威胁及灾难,其巨大影响是难以想象的。

这个被天文学家称为“太阳风暴”的巨大灾难,是太阳向外抛射出去的一团日冕物质,携带磁力线的泡沫状气体,速度从最快每秒几十公里到最快的1千公里以上,很大范围的日冕受到扰动,从而剧烈地改变了白光日冕的宏观形态和磁场位形。

日冕物质抛射堪称日冕大尺度磁场平衡遭到破坏的产物,也是太阳大气中频密发生的活动现象,它破坏太阳风的流动,所产生的干扰会直接影响地球,严重的话足以引发悲剧,近年引起太阳物理学家的关注。

早在几千年前,古代天文学家就在日食过程中发现了日冕,而日冕物质抛射则是在空间时代才获得确认,这种动力学现象的早期证据,是在1971年至1973年发射的轨道太阳观测台七号的日冕观测仪提供。

关于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根据美国于1995年发射的“太阳与日球天文台(SOHO)”卫星上的“广角分光日冕观测仪”(LASCO),已观测到大量的日冕物质抛射,并成功摄下2003年10月28日的一次日冕物质抛射,引发“晕状事件”,即整个太阳被指向地球方向的日冕物质抛射环绕,就像给太阳裹了一层膜。

日冕物质抛射通常与耀斑和日珥有关,但即使没有这些过程,也有可能出现日冕物质抛射的现象,其频道率会随着黑子的周期变化。

◆太阳地震(Sun Quarke)

早在1962年,美国天文学家莱顿等人在研究太阳表面的气体活动时,就已观测到一个惊人的事实,太阳就像一颗巨大的心脏,拥有固定的脉动定律,大约每隔5分钟即上下震动一次。

科学家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太阳还有每隔160分钟一次的震动周期,以及从每7分钟到每几个小时一次的多种震动周期,但迄今所知甚少。

近年来,世界多国的天文台对“日震”进行联合观测,观测网分布于美国、西班牙、印度、中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等等,进行更深入的太阳自转、太阳磁场起源、太阳活动规律等研究,以揭示更多的宇宙奥秘。

◆太阳海啸

2006年12月,美国新墨西哥州国家太阳观测台宣称天文学家利用最新式的太阳望远镜原型观测到大规模的“太阳海啸”,并模拟出海啸爆发时的高清晰视频,视频显示出太阳表面的滚滚巨浪是太阳强烈爆发的结果。

根据从事有关研究的科学家所指,太阳表面所发生的大魔鬼爆炸现象极为罕见,其产生的强大冲击波,会在数分钟内波及整个太阳表面,即使是一些非常微小的结构也会受到影响。

不过,从地球上难以观测到“太阳海啸”这种奇特现象,尤其当时正处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低谷,何以会发生那种大规模的爆炸,委实令人费解。

太阳风暴所造成的地球损失

◆1958年2月9日:

地磁暴造成北大西洋电报电缆中断,加拿大多伦多大停电。

◆1972年8月4日:

强磁暴使美国伊力诺伊等州电力电缆中断,导致变成器损坏。

◆1989年3月13日:

强磁暴造成加拿大魁北克区电网停电,短波无线电通讯中断约两个星期;Loran的全球导航系统失常;美国海军导航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失效;GPS全球定位系统失灵;日本一颗通讯卫星失控;美国一颗卫星轨道下降。

◆1991年4月29日:

强磁暴发生后,美国缅因州核电厂发生灾难性破坏。

◆1997年1月6日:

日冕物质抛射使AT&T公司通讯卫星故障。

◆1998年5月19日:

美国“银河四号”通讯卫星失灵;德国一颗科学卫星报废。

◆日食

日食是发生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所发生的一种天文景象,属于相当罕见的现象,共分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及日全环食四种,其中以日全食最为罕见,唯有在月球本影投影在地球表面时,在相关区域的人才能看到这一种相当壮丽的自然景象。

日食必定发生在新月/朔,即农历廿九/三十的晚上、初一全日或初二早上,此时的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不过,由于太阳轨道(黄道)和月球轨道(白道)呈5°9′交角,所以不是每次朔日都会发生日食。

古时候,人类因缺乏天文学知识,对于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心存恐惧,因而产生各种迷信和传说,比如以“天狗食日”诠释日全食,有些将之视为灾难的降临,还会举行特定的仪式,随着天文学研究不断确认的新发现,现代社会早已摒弃这样的迷信。

在中国古代,日食被视为上天的预示或警告,因此皇帝非常关心日食的观测工作,据说在夏朝,羲和因为漏报日食的观测报告而被斩首。由于这样的注重,中国保存了非常完整而丰富的日食记录。

尚保存下来最早的日食记录,可追溯至《诗经.小雅.十月》: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根据统计,若不包括甲骨文中的日食记录,春秋时期到清代统治11年,有记载的日食共985次,错误的仅8次。

汉朝时期,京房发明以盆盛水观测日食,从而避免直视太阳被日光灼伤的危险,此后有用油代水进一步减轻日光灼伤;元朝时期,郭守敬发明仰仪,测定日食时刻。

◆何谓日冕?

日冕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围,温度高达摄氏100万度至200万度,这个距离太阳最远的光球圈,光线虽然较弱,但温度却比较近距离的光球圈来得高。 (下篇再作详尽解释)

◆太阳的磁场

每一年,太阳周围总会有好几千次的巨大物体撞击爆炸,一般人以为,这类爆炸是源自宇宙核心的核子反应,但事实上乃所谓的“磁力”所致。

自地球成形以来,就只有两个最简单的磁场,即南与北,所以指南针才会是一种简单使用的方向导航器,相较于地球的简单,太阳则有百万至千万个磁场,犹如一个纠缠、混乱的网路,尽管同样被强大的吸力凝聚在一起,但这个火球的自转周期却有两种形式,即25天的赤道期自转,高纬度自转则是35天。

所以美国天文研究员Holly Gilbert说:“太阳的磁场比星系中的任何一个星球还要复杂。”

太阳的磁场来源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当今学说分为两类,一是化石学说,认为现有的磁性是几十亿年千形成太阳的物质遗留下来的,理论计算表明,太阳普遍磁场的自然衰减期长达100亿年,因此,磁性长期留存是可能的。

另一类是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发电机学说,认为太阳磁场是电动物质的运动,使微弱的种子磁场得到放大的结果。不过,以目前的太阳磁场测量工作,只限于送太阳大气,还不能直接测量太阳的内部磁场,只能用理论方法作粗略的估计,有人认为太阳的内部磁场,可能比大气的磁场强很多。

截至目前的研究显示,太阳的黑子、耀斑、日珥等活动现象,都直接受到磁场支配,1908年,美国天文学家海尔登人在威尔逊山天文台测量太阳黑子的磁场,往后的数十年,其他天文台也相继进行这项工作,先后取得巨大进展,理论研究也蓬勃开展,有关黑子磁场结构、太阳活动周的起源、耀斑爆发机制及磁场内谱线形成理论等研究,都有重要的进展。

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发生的基本活动现象,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摄氏4千500度,由于温度较个光球层低,因此看似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多是成群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磁场产生巨大影响。

太阳黑子的形成与太阳磁场有密切的关系,世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中国公元前140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在后来的《汉书.五行志》则有更详尽的记载。

很像蝴蝶

1840年代,德国一位业余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黑子10至11年的周期变化规律,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活动,随时间变化的唯独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几乎所有的黑子都分布在±30°纬度内,太阳活动剧烈时,它往往出现在±15°处 ,并逐步向低纬度区移动 ,在±8°处消失。

在上一个周期的黑子还没有完全消失时,下一个周期的黑子又出现在±30°纬度附近。如果以黑子的纬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出的黑子分布图很像蝴蝶,因而称作蝴蝶图或芒德圖。许多专家对蝴蝶图的含义进行了研究,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可疑卖家

27#
发表于 2013-8-14 11:50 PM |只看该作者
太阳的秘密(上篇):怒火长烧的大火球 2007/12/06
●报道:陈绛雪



希腊神话中,万神之王宙斯之子阿波罗,是主掌光明的太阳神,为天地万物提供生命的能量;在中国神话里 ,太阳是一种叫做金乌的三腿鸟;还有古代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解救苍生的传说;中华民族的先民,则将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 科学时代的人类研究,太阳是银河系上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星体,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是既令人生畏又受人崇敬的星球。 太阳,是人类有知之年烧不尽的一粒宇宙火球,充满着无尽的神秘,但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少秘密。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太阳是唯一能观测到表面细节的恒星。通过对太阳的研究,人类可以推断宇宙中其他恒星的特性,实际上,人类对恒星的了解,大部分都来自于对太阳的研究。

早期的天文学家始终研究不出何以太阳能燃烧出那么强大的能量,甚至持续燃烧数十亿年之久而仍无逐渐冷却的迹象。

19世纪初叶,科学家假设太阳就像地球上的燃料一样,拥有一个燃烧器作为源头,比如煤炭,慢慢地、持续地燃烧,不过,这样的假设,存在许多疑点和矛盾。

美国研究员Craig Deforest指出:“首先在我面前生起一堆火,若要火持续燃烧,则我必须不停的添加木材,否则火可能只能持续一个小时或稍久一些。即使我拥有好像太阳那么大的木材,也只能烧个5千至6千年左右而已,虽然很久,但还没有久到足以维系地球的生物生命。”

持续燃烧30亿年

“即使集合地球上所有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木材,也只不过是太阳几天的燃烧量而已。”

20世纪初,科学家从炭合物鉴定地球上的石头和化石年龄的同时,证实太阳的存在及持续燃烧的高热,能长久维系生命的能量,不过不只是千年,而是30亿年之久!Craig Deforest说:“若要生起燃烧30亿年之久的火,那需要至少9千216立方尺的木材,换句话说,若以地球上的人口分配,则每人可分到153万6千立方尺的木材!”天,头痛的复杂数字!

192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原子的存在,同样拥有正面吸力的原子以极速前进,互相撞击产生高温,进而溶解成高温液晶状态的物体,也因为热度太高,所以原本处于固体状态的物质,燃烧成液晶物质,有关的研究,初步解开太阳成形过程的疑惑。匪夷所思的是,撞击爆炸及溶解成一个大火球的结果,是太阳居然还能保持密实的结构。

致命辐射使生物无法近身

真要追溯太阳的生命起源,必须回到110亿年前的宇宙。当时,宇宙中还没有地球的存在,也没有所谓的太阳系和九大行星,只有一堆小小的物体,慢慢组成了一颗大大的球状物,当它成形时,全身散发火红的热能及致命的辐射,令生物根本无法近身,否则只有一个结果——灰飞烟灭。

最初的宇宙群星之间,弥漫着气体和尘埃或两者的混合物质,科学家相信,其中一种低温、不发光的星级尘云,是形成恒星的基本物质。这些黑暗的星际尘云温度很低,天文学家发现,若没有突如其来的外力,这些尘云将长久飘着,若邻近产生新星爆炸所引发的震动通过尘云时,就会出现压缩的情况,增加尘云的密度至可靠本身的重力持续收缩,也就是所谓的“重力溃缩”过程。

完美的核子大熔炉

大约在50亿年前,一个称为“原始太阳星云”的星际尘云开始重力溃缩,体积越缩越小,核心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密度随之增加。当体积缩小百万倍后,即成为一颗原始恒星,核心区域温度也升高而趋近摄氏1千万度左右,这时就会触发氢弹爆炸的融合反应,一颗叫“太阳”的恒星就此诞生。

另一名研究员Holly Gilbert指出,50亿年前的太阳并不稳定,体积缩胀不定,亮度变化也不很规则,直到缩胀程度慢慢缩小,热膨胀力和收缩力达到平衡时,太阳就变成一颗黄色的恒星,开始进入稳定期,稳定地发光发热,其光热可持续100亿年之久,而地球上的生物,在太阳形成10亿年后才出现生命,40亿后,才发展出高智能的生物。

Neil Tyson形容,太阳的核心是一个完美的核子大熔炉,也是太阳系中最热的区域中心,溶解度高达摄氏2千700万度!按照一般的原理推断,太阳的组织结构如此密实,理应是实心的固体,但事实不然,就因为它太热了,所以长期维持在液体状态。

她以桌球的撞击原理加以解释,不论掌握球棍者如何使力,都无法使出足以造成圆球与其他圆球溶解的力道,但太阳的核心却承受着极强大的外来压力及高度的密实度,使得两种物质在互相撞击后,爆炸粉碎进而溶解,这些物质就是氧原子,因巨大的压力使然而猛烈冲撞,形成氦原子,每杪有6亿吨的氧溶解成5亿9千500万吨氦。

“至今研究结果证实,太阳的能量源自核子溶解,这也是太阳持续燃烧及提供生命能量的唯一原因。”

提供生命能量的火云邪神

对于人类来说,太阳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皆靠太阳而生存。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当然也不可能诞生,太阳带来光明和温暖,日夜和季节的轮回,左右气候冷暖的变化,提供各式各样的能源。

老祖先早在千年以前就了解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相对于炙热的太阳,也是同样的原理,表面温度高达3,800,000,000,000,000,000,000兆瓦特(mw)的太阳,既是生命的能量,也是致命的“火云邪神”,其组织微子无时无刻不在爆发,那个路过的星体不小心被击中,那就只能说声永别了。

距离地球很近

科学家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所得,太阳实际上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广袤浩瀚的宇宙里,其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皆属中等而已,只是因为距离地球很近,所以看似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其他更大更远的,则只是一个闪烁的小点。

被赋予牛郎织女这等浪漫神话色彩的银河系内,太阳只是很普通的一员,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万6千光年,在银河道面以北约26光年,一方面绕着银河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行星附近方向运动。

太阳的光照射到地球上的光速为8分钟,也就是说,当人类在地球上看见太阳发出的光时,其实那是8分钟之前的事。若要以地球计算太阳的体积,一个太阳相等于100万个地球,一年365天之中的186年,地球北极是阳光照射不到的黑暗角落。

逢星期日播出《宇宙系列》

大马第一位宇航员成功回返后,astro打铁趁热,从11月18日起推出与新加坡A&E电视网络(AETN)联手呈献13集的宇宙系列节目,每逢星期天晚上7时通过555历史频道播出,为公众带来更多有关宇宙的知识与科学家的最新研究。

内容涵盖范围从宇宙的诞生到太阳系列的形成,以及其他更多神秘的星体,直至最后一集的《寻找ET》,让观众深思更多有待探索的宇宙奥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可疑卖家

28#
发表于 2013-8-14 11:50 PM |只看该作者
為什麼蒼蠅一直搓自己的腳?
我們人類的味覺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在舌背,特別是舌尖和舌的周圍。
而蒼蠅的味覺的感受器在腳上,也就是說,我們人類要嚐味道的話,需要把食物放入嘴裡,但是蒼蠅卻用腳沾一沾,就可以嚐到味道了。
所以蒼蠅停下來的時候,會不斷地用腳四處沾沾,嚐到味道後,又搓一搓,搓去前足味覺器上的髒東西,目的是為了把味覺感受器清理乾淨,把舊的味道除去,然後再沾一沾,再嚐新的味道。難怪我們看到的蒼蠅停下來後,總是走來走去又一邊走一邊搓腳,沒想到牠正在四處品味呢!

為什么吃飽後想睡覺?
通常吃過午飯之後,我們都會感到特別累,想睡覺。原來當我們吃完東西,腸胃因為要消化食物而活動起來。這時身體裡的血液都會集中在腸胃,腦部的血液供應便不足夠了,所以容易產生疲倦想睡的感覺。
怎樣才能夠驅走疲倦的感覺呢?其實我們只要在飯後做一些輕鬆的小運動例如散步,血液便會平均分散到身體的不同部份,腦袋裡的血液也回復正常,便不會再感到想睡了。

誰發明了星座?
大約3500年前,在今天的伊拉克有一片名叫美索不達米亞的平原,上面居住著一群巴比倫人。傳說巴比倫的牧羊人在晚上把天上的的星星,連起來想像成12種模樣,它們有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室女、天秤、天蠍、人馬、摩羯、寶瓶、雙魚,統稱黃道十二星座,巴比倫人還在石碑上雕刻了黃道十二星座,而太陽每一年則都經過這些星座一次。由此可知古巴比倫人那有「年」的概念了,值得一提的是這黃道十二星座的形象,事隔數千年仍然�'>變,而且還成為西方神話文學的起源。
現代的星座和以前的有什麼不一樣

是誰最先使用望遠鏡看星星?他看到了什麼?
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先使用自製的折射式望遠鏡,觀察到銀河是無數顆的恆星所組成的,月球表面竟然不是光滑的,而是滿佈著坑坑洞洞,金星竟然會像月亮一樣有圓缺,木星有4個衛星,而且還會圍繞著它轉,太陽表面有黑子,而觀察黑子在太陽表面的移動,使他算出太陽的自轉週期是28天(實際上是25.36天)。

山會長高嗎?陸地會下沉嗎?怎樣證明?
地殼在地球內部構造應力的作用下,引起地殼的一些構成要素相對運動稱為地殼運動,它可以是水平運動、垂直運動或地傾斜運動。因此,山會長高,陸地也會下沉。例如:喜馬拉雅山受到印澳板塊向歐亞板塊俯衝的影響,每年上升的速率達1厘米。沿海城市由於抽地下水的原因,就可能下沉。
地殼形變的速度是緩慢的,測定形變的辦法是用大地測量方法建立各類監測網。監測網有水平監測網、高程監測網和重力監測網等。長期監測可發現地殼形變大小及方向。如在地殼穩定區和地殼形變區布設高程監測網,當發現穩定區和形變區間的高差不斷在增大,就說明形變區在不斷下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可疑卖家

29#
发表于 2013-8-14 11:51 PM |只看该作者
【转贴】百慕達三角州

百慕達群?u位於美國東岸的大西洋中,它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尖端 ,再加上西印度群?u的東端,所圍成的三角形區域 ,就是著名的 “百慕達三角洲”。自1945年以?� ,在此失蹤和死亡的人數已達1200多人。 不論是船隻或是飛機,經過這片海域都必須格外小心, 因為這些人都是在未知的情況下消失的無影無蹤 。

最早的記錄
歷史上最早記錄神秘失蹤事件的是發生在1840年,一艘法國船隻“羅莎里”號 ?姆▏?霭l航向古巴 ,“羅莎里” 號是當時性能頗為優秀的遠洋船舶,船上載?M了香水、酒�?和其他珍貴物品。在離開法國數星期後,在百慕達三角海域內被英國海軍發現。除了船上物品完好之外,所有船員全部失蹤。此後�?似失蹤事件頻傳。

著名失蹤事件
1918年3月4日,美國海軍“塞克羅普斯”號載著一萬多�?的礦石, 及309名船員整船消失 的無影無蹤, 軍方的搜尋結果指出, 在失蹤的海域?K沒有發現到任何的屍體及漂流物,就好像他們掉進另外一個空間似的。

1932年4月, 一艘英國的大型帆船“伊姆比利克”號被發現漂浮在海面上,奇怪的是船體完好如初, 還保留著剛漆好的油漆, 船上的帆整齊地捲放在一起,而船上所有的船員都不見了。

除了船隻之外,飛機也難逃一死。1945年12月5日,五架海軍戰鬥巡邏機?姆鹆_里達州起飛,當時天氣情朗。經過一個小時二十分鐘後,機群進入百慕達三角洲海域。突然在基地的無線電傳出不可思意的通話:看不見了。。。。。。方向不明,無法測知方位。。。。。。。 我們身在何處。。。。。我有天旋地轉的感覺。。。。。。四周都是一片空白。。。。。。 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情況很糟, 失去方向了, 連海也不見了。。。。。。。。。 隨後五架便消失了音�? 。

1948年1月29日,一架載客21人的英航四引擎飛機,在飛往百慕達的途中與塔台失去聯絡,雷達幕上也失去了蹤影。而且連一點油污殘骸都沒有發現 。

1960年,一架美軍戰鬥機在眾目睽睽之下,被雲霧吞噬。根據目擊者描述,當天天氣晴空萬里,五架戰機昇空作例行訓練飛行。就在距離海岸約800公尺左右的上空, 機群進入天空唯一的雲堆當中。 就在此刻怪�?的事件發生了, 當機隊穿出雲層時居然只剩下四架飛機了, 基地一陣騷動, 連管制塔台上的雷達幕也找不到失蹤的那一架飛機。 當然, 派出的搜索隊也無法在海上找到任何飛機的殘骸或碎片。

九死一生

當然不是經歷過神秘地區的人都會失蹤 。有許多人是經過九死一生才撿回一條性命。1966年,一名55歲的航海人唐。亨利, 經歷了一場天旋地轉的激鬥。 他駕駛的船拖著另一艘空貨船。下午時分, 突然一陣嘈雜聲驚動了天際, 他發現到羅盤出現不可思意的現象, 它居然順著時針方向旋轉起?恚� 他形容道, 海水?乃拿姘朔綔�?怼� 地平線已看不見了, 海水、天空、地平線全部混成一團, 根本分不清身在何處。 發電機即使在運轉但卻一絲電力也沒有。 拖著貨船的纜繩另一端消失在一片?忪F之中。 一股?姶蟮牧α坷?吨?嗬?耐洗?� 亨利好不容易?碾呾F中逃離。 那條拖繩的盡頭埋入一團?忪F之中, 而周圍的海域卻晴朗無比。 亨利奮力將那條船?撵F裡拉出?恚� 當時就好像有另一股力量在跟他搶那艘船。 亨利還注意到海面呈現牛奶色, 這正是百慕達三角洲特有的奇�?現象 。

1964年11月,也發生一件民航機的驚險事件。 一架邁阿密陽光航空公司的小包機在晚上九點半的時候飛經安德羅?u, 當時高度約8000英呎, 駕駛員是威克力, 他注意到機翼發出淡淡的一層光, 而在五分鐘內亮光越?碓搅粒� 到後?韼缀醵伎床磺鍍x表板, 連窗外的星光也看不清楚。 羅盤也開始不停地旋轉起?恚� 油量指針也?陌�?M跳到全?M。 自動駕駛系統也出了問題,指示飛機向右轉。 儀表板上所有的儀器都?y成一團。 威克力立即關掉自動駕駛, 改為手動駕駛。 不久, 整台飛機都亮了起?恚� 但不是反射的光, 而是飛機自己發 出的光, 那是一種蒙朦朦朧朧的藍色光。 五分鐘後亮光逐?u消失, 所有儀表也都恢?驼?!�

奇�?現象
1963年4月11日,一架飛往紐約的波音707在百慕達三角海域也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 時間是下午一點半, 起飛後20分鐘左右,高度31000英呎, 副駕駛注意到飛機底下的海面發生�?狀, 海水突然升起好像一朵大花椰菜, 他立刻通知正駕駛和機械師,據他們估計,上升的海水直?郊s有半哩到一哩, 高度約為直?降囊话搿� 不久上升的水面逐?u下降。 經過再三的查證, ?K沒 有其他任何不尋常的事件發生, 只有他們看到了這奇�?的現象。

前面提過百慕達三角海域有一個奇�?的現象, 就是所謂的“白水”。 不論白天或夜晚, 海面會出現神秘的白水現象,尤其是在藻海 (Sargasso Sea)區域。 數千年前, 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航行至此就注意到它的�?常, 還留下了文字記錄。 在1492年哥�?布到達美洲時就也和它遭遇過。 他的手下注意到天邊有一巨大的火光落入海中。 就連在地球軌道上的太空人也注意到這神秘現象。 藻海是一片漂著無數海藻的海域, 寧靜的海面給人一種非常不舒適的感覺。 至於為什麼這一海域會聚集如此多的海藻則眾說紛紜。 在白天, 藻海的神秘現象讓人覺得像是灑在水中的奶水, 而在夜晚, 卻又變成奇�?的海底光條。 許多人在晚上航行至此, 發現海面以下有神秘光線晃動, 甚至呈放射狀向四方散去, ?K不停地轉動著, 而導致電力設備失去動力而停擺。幾乎所有在百慕達三角洲有恐怖經歷的人都曾見過這神秘的“白水“現象 。

驚人的發現
1977年4月7日,中央日報轉述了一則法新社的新聞說,科學家在百慕達三角海底發現了一座巨大的金字塔。作家查爾斯。 伯利�?(Charles Berlitz)是專門研究百慕達三角的作家。在一次親自採用聲納探測活動時,居然測得水深470英呎處有一巨大物體。根據聲納測量結果,該物體居然是一個高約450英呎,每邊長520英呎的巨型金字塔,比現今最大的古夫王金字塔還高。 該金字塔頂端還有疑似神殿般的建築物,而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兩座金字塔居然位於同一緯度上。到底是什麼人建造了這座神密的海底建築物呢?它和神秘的失蹤事件又有什麼樣的關聯性呢?


目擊幽浮
除了神秘的“白水”現象, 更有許多不明飛行物體的目擊報告出現。 1973年4月, 德爾曼。尼可上校在海上看到了一個“兩端呈圓形像雪笳“的灰白色物體, 他估計長度約200英呎, 該物體似乎正準備要浮出水面, 顯然它發現了他,而快速?撊胨?e,穿過德爾曼船底後就消失了。 眾多的報導指出,不明飛行物會出現在空中, 海上, 會自水中飛起也會?目罩�?撊胨?校??叶紵o聲無息。 統計所有世界各地的UFO目擊報告, 百慕達三角洲的發生率就高的驚人。難道不明飛行物和失蹤的事件也有神秘的關係呢?

解謎之說
綜合以上所說的各種神秘發現及現象, 是否能夠歸納出一點蛛絲馬跡, 解開百慕達三角洲的謎呢?

?喬靥m大陸說

到目前為止不知聰明的你是否注意到一件事, 就是百慕達三角洲所涵蓋的區域居然包含了北比米尼壁, 也就是科學家認為是?喬靥m提斯遺址的區域。 於是有人推測 , 由於?喬靥m提斯有極高度的文明, 且據記載是毀滅於自己的文明, 所以極有可能?喬靥m提斯人有不為現代人所知的武器系統 (如�?似核?椀臍?缧晕淦鳎?� 或是特殊能源 (如電磁能), 所發現的巨大海底金字塔也許正是?喬靥m人的建築物, 或許它就是一座能量產生?S。 而在?喬靥m大陸沉沒以後, 這些具有磁場或放射能的遺蹟在海水中仍然能產生足以影響現今交通工具電子設備的能量, 於是造成儀表失靈, 羅盤?y轉等不正常現象。 但此說卻無法解釋那些人員失蹤而船舶卻完好的案件。

超時空說

另有一派說法是這些失蹤的航具是在一瞬間掉進了時間的“洞“, 而到了另一個時空之中,所以沒有辦法找到一絲殘頦。 而產生這“洞“的原因正是磁場。 事�?上美國在1943年曾經秘密做過一次�?驗, 就是著名的“費城�?驗“。 美軍在一軍事港口上裝置了?娏Φ拇艌霎a生機, 而船則停靠在港灣中。當試驗開始,磁力機運轉,大家都注意到一輪光芒開始包覆著整艘船。?u?u地船在眾目睽睽之下開始消失, ?V播器中突然傳?砼炆先藛T的慘叫聲。 指揮官下令立刻終止�?驗。 多年後,凡是當時在艦上的船員發生了一些奇�?的狀態。 有的人甚至會在眾人面前突然消失,然後又突然出現。 ?姶蟮拇艌鰰?斐煽臻g的交錯, 產生奇妙的光芒, 這正好符合一些百慕達三角洲的特色? 但果真如此,能量的真正?碓从质鞘颤N呢? 難道又是那神秘的海底金字塔嗎?

不管什麼樣的說法,都只能算是推測,一直到了現在也沒有切確的結果,現在的科學�?管「發達」,卻不能夠解開這些事件的迷團。所以雖然真正的「答案」一直存在著,要揭開這個時空之謎,人�?現在的思想很可能必須要發生一種變革,重新的認識一下自己以及宇宙,才有可能發現這些神秘現象背後「真正」的起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可疑卖家

30#
发表于 2013-8-14 11:51 PM |只看该作者
屢有奇跡出現的秦始皇帝陵在7000多件兵馬俑的"護衛"下﹐已歷經了2000多年的風雨。最新的考古勘探與研究表明﹐這個困擾人們多年的中國第一個帝王陵園的佈局之謎已經解開。近日秦始皇陵園的考古發掘又獲新成果。陝西省考古部門歷時四十年﹐對該陵園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考古勘探和發掘﹐目前﹐該陵園的內外城垣狀況已基本清楚﹐其建築巍峨壯觀。舉世聞名的兵馬俑列陣于前

  中新社8月21日報導稱,秦始皇陵園地面上迄今共發現三重相互套合的城牆﹐有外城和內城之分﹐內城之內還有一小城﹐其間散佈著大量的墓區﹑陪葬坑和各類建築遺址。陵園城牆的總長近十二公里﹐城內總面積為二點一三平方公里。

  考古人員的研究表明﹐秦始皇陵園地面內外城垣﹐建制為三城相互套回﹐共開十門﹐平面呈南北向的長方形。經勘探﹐秦陵城牆整個工程非常巨大﹐僅城牆夯土基礎土方的開掘量和回填量就達四十萬立方米。

  大洋網8月21日報導, 專家認為﹐秦始皇陵園就象是一座設計規整建築宏偉的都城﹐面積約2.13平方公里﹐整個陵園佈局一目瞭然﹐可分為四個層次﹐即地下宮城(地宮)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為內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各各主次分明。

  早在40年前﹐考古工作者就對秦始皇陵園進行了第一次全面考古勘探﹐弄清了內外城的構造等﹐獲得了一些基本數據。自上世紀70年代秦兵馬俑發現以來﹐幾代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園內外陸續勘探發掘了數百萬平方米的建築基址﹐600余處各種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墓﹐發掘出5萬多件各類文物。但這個規模空前的陵園仍留下許多謎團。

  "40年來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現在秦始皇陵園的佈局基本清楚了。"秦兵馬俑博物館名譽館長﹑秦陵考古專家袁仲一說。袁是1974年參加秦兵馬俑考古發掘的第一代考古工作者﹐幾十年來一直致力于秦陵考古研究工作。

  他說﹕"秦始皇陵園﹐又名驪山園﹐南高北低﹐南北落差達85米﹐是一座南北大於東西的長方形陵園﹐陵園的城垣由內外兩重構成﹐兩座城垣都是呈南北向的長方形﹐相互套合﹐呈南北長東西窄的'回'字型﹐其城牆總長約12公里﹐與西安的明代城牆長度相近。"

  他說﹐陵園核心的核心是地宮。秦陵地宮位於內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當于秦始皇生前的"宮城"。對此﹐《史記》記載其"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情雖然不清﹐但地宮之上確實存在一超出正常值數倍的強汞異常區。

  其次是內城。內城是秦陵園的重點建設區﹐內城垣內的地面地下設施最多﹐尤其是內城的南半部較為密集。地下宮城﹑寢殿及車馬儀仗﹑倉儲等眾多的陪葬坑均在內城的南半部。內城北半部的西區是便殿附屬建築區﹐東區是後宮人員的陪葬墓區。這種佈局清晰地說明﹕內城南部為重點區﹐北部為附屬區。而南北兩部設施的內涵﹐均屬於宮廷的範圍。

  再次是外城﹐即內外城垣之間的外廓城部份。根據考古資料﹐其西區的地面和地下設施最為密集。由南向北依次分佈著﹕曲尺形大型馬廄坑﹑31座珍禽異獸坑﹑48座後宮人員的陪葬墓﹑三組四合院式的園寺吏舍建築基址。東區的南部有一大型陪葬坑﹐試掘方內出土了大批石鎧甲及少數車馬器﹐而"百戲俑"坑則在其南側不遠處。其南﹑北兩區目前尚未發現遺跡﹑遺物。這種佈局說明外廓城的西區是重點區﹐其內涵為象征京城內的廄苑﹑囿苑及園寺吏舍。其與內城相比﹐則顯然居于附屬地位。

  最後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區。其東邊除了眾所週知的秦兵馬俑坑外﹐還有98座小型馬廄坑及眾多陪葬墓。其西邊則有三處修陵人員的墓地﹑磚瓦窯址和打石場等。其北邊發現有藏有禽獸肢體及鱉的倉儲坑﹑陵園督造人員的官署及酈邑建築遺址。其南邊靠近驪山則有一寬約40米的防洪堤。

  秦陵考古勘探隊副隊長段清波說﹕"經過兩千余年的歷史風雨﹐除了封土和南部的內城垣仍有局部殘留之外﹐秦始皇陵園的建築幾近蕩然無存。經對東邊的內外城門及其附屬遺址和其它幾處城門基址﹑城垣等進行勘探發掘﹐發現東西兩邊的內外城門皆為院落式建築﹐並伴有三出闕式建築。而尤其重要的是﹐陵園的內城垣是內外兩面皆有迴廊的迴廊式城垣﹐其四角也各有角樓。"

  由於秦始皇時代中國社會正處於大轉型時期﹐秦始皇陵的過渡性與複雜性常常出人意料。秦始皇陵不僅在中國陵寢史上首設陵邑﹑建寢殿便殿﹐並首開大規模修建陪葬坑之風氣。同時﹐秦始皇陵也與秦國曆代王陵的建制有所不同﹐而且秦始皇陵園內一墓獨尊﹐沒有發現皇后陵。

  對此﹐袁仲一認為﹐按照"事死如事生"觀念﹑陵城"若都邑"舊制和"皇權至高無上"新規建設的秦始皇陵園﹐"其陵園佈局已基本清楚﹐雖然考古勘探與發掘往往讓人驚奇不已﹐但又在意料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JBTALKS.CC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Share

GMT+8, 2024-11-18 11:31 AM , Processed in 0.1060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Ultra High-performance Dedicated Server powered by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Domain Registration | Web Hosting | Email Hosting | Forum Hosting | ECShop Hosting | Dedicated Server | Colocation Services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Copyright © 2003-2012 JBTALKS.CC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联盟网站:
JBTALKS 马来西亚中文论坛 | JBTALKS我的空间 | ICORE TECHNOLOGY SDN. BH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