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0
- 人气
- 5
- 主题
- 76
- 帖子
- 1293
- UID
- 61717
- 积分
- 3617
- 阅读权限
- 21
- 注册时间
- 2007-2-2
- 最后登录
- 2021-3-23
- 在线时间
- 2788 小时
|
芭蕾舞的起源及演變
舞蹈最初是一種有『魔力』的儀式,人們透過它來和冥冥不可知的神靈溝通;近年來,全球許多原住民樂舞的演出,依然延續著敬神通靈的功能與用心。另一方面,民間舞蹈也發展出娛人同歡的基本特質。
舞蹈在文化傳承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提高了戲劇的功能。古代希臘戲劇在西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峰,一般民間對於戲劇的喜愛至今仍然熱度不減。但是,戲劇可以經由語言來傳遞完整的故事內容以及人物關係;舞蹈則以肢體演出爲媒介,它需要將情感融入動作中,才能夠清楚表達所有蘊含的意義。
西方世界最早開始講究規則的舞蹈形式就是「芭蕾」(Ballet),芭蕾的起源和戲劇、民間舞蹈有直接的關係。
<一>芭蕾的起源
芭蕾原本是十五、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貴族的社交活動。西元一五四七年凱薩琳.梅迪西嫁給法王亨利二世時,將自己的芭蕾舞教師們也帶到法國,從此芭蕾舞在她的扶植之下,開始在法國宮廷中出現:由皇宮貴族上演「宮廷芭蕾」,這樣的盛況在一五八一年到達高峰。
<二>芭蕾的演變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貴族的社交活動,稱之為「宮廷芭蕾」,而後進入民間又發展到和歌劇混在一起演出,成爲「歌劇芭蕾」。後來,芭蕾逐漸從歌劇的表演中抽離出來,成爲一種獨立性的表演藝術,進而發展成「動作化芭蕾」,也就是在芭蕾舞劇中注入許多啞劇的動作,配合舞蹈動作來表達故事的情節。
十九世紀前半葉,芭蕾隨著浪漫風潮的推進,發展出一種與先前完全不同形式,以超現實爲主題的「浪漫芭蕾」,稱之爲「白色芭蕾」。但這種形式的芭蕾所延續的時間並不長,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較爲制度化的芭蕾被發展出來,稱之爲「古典芭蕾」,這種形式的芭蕾大部分是以多樣化的舞蹈分成三或四幕來敍述故事情節。
二十世紀初,由於受到現代舞的影響,芭蕾舞的創作也開啓了另一種前所未有的表現方式,開始以芭蕾的象徵動作來表現,以原有的技巧作爲舞蹈創作的基礎,但卻以另一種不同形式隨著內在的意念來傳達抽象的題材。隨著時間的推進,芭蕾創作表現的方式已相當豐富了。許多具有才能的編舞家在二十世紀後半葉創造了各種不同風格的當代芭蕾,他們在自己的舞蹈創作中注入了其他舞蹈如:爵士舞、現代舞或土風舞等舞蹈來豐富自己的舞蹈創作,另一方面,藉由作曲家的創作意念,增廣了編舞者的領域、技巧及運用音樂的觀念。
以下是我們所整理出來的演變順序:
15、16世紀─宮廷芭蕾(Ballet de cour)
16世紀─歌劇芭蕾(Opera Ballet)
18世紀中期─動作化芭蕾(Ballet d’action)
19世紀前半葉─浪漫芭蕾(Ballet blanc)
19世紀後半葉─古典芭蕾
二十世紀的芭蕾─現代芭蕾----註○1
1.宮廷芭蕾:
芭蕾舞從義大利傳到法國宮中,法王路易十四從十三歲起登臺演出芭蕾,他曾在二十六齣舞劇中登場,直到三十歲才因身體過於肥胖而退出舞臺。這時候的芭蕾結合詩歌朗誦、歌曲吟唱、現場樂團伴奏和舞蹈的演出以及盛大的排場,法國皇室耗費三百六十萬元法郎,於一六六九年在皇宮演出由希臘神話改編的「皇后喜劇芭蕾」,演出時間從晚上十點至隔日凌晨三點半,長達五個半鐘頭,這支舞被芭蕾史者譽為第一齣真正的芭蕾舞劇。路易十四在退出舞臺之後,為了培育芭蕾舞人才,繼續為宮廷演出作準備,他在一六六一年創設了「皇家舞蹈學校」-----註○2,校長是特地從義大利聘來的。芭蕾舞的五個基本動作及一些基本舞步,在這時候也訂定下來,使初學者、教授者和編舞者得到可循的依據,這些基本舞步至今仍是學習芭蕾舞時所不可缺少的基礎。芭蕾舞在這時開始被系統化地整理和規範。
註○1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現代芭蕾是芭蕾舞的三大主流。
註○2「皇家舞蹈學校」是世界上第一所芭蕾舞學校,這所學校就是今天的「巴黎歌劇院」前身。
2.歌劇芭蕾:
所謂的「歌劇芭蕾」。當時的芭蕾舞者和教師,幾乎清一色都由男性擔任,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也由他們戴假髮、穿裙子上陣。第一位女性芭蕾舞者上臺演出,則遲至一六八一年才出現。雖然女性舞者可以上臺,但她們還是穿著路易十四時期所流傳下來的臃腫服飾及拖地長裙,為了突出腳跟的步伐和線條,在一七二○年,瑪麗.加瑪格(Marie Camargo)把長裙的長度改至腳跟以上;而由宮廷服裝直接轉化到舞者身上的高跟鞋,直到十七世紀過後,才因為舞者腳步和跳躍動作日趨複雜而改為平底軟鞋。
3.動作化芭蕾:
十八世紀中期,芭蕾舞才逐漸脫離歌劇並脫掉面具,而成為一門單獨的
藝術;促成這項重大變革的是法國芭蕾大師 尚.喬治.諾維爾,他所提倡的「動作化舞劇」是希望能讓芭蕾回到強調動作的本質。雖然,他所編作的一百五十幾齣舞作幾乎不曾再出現於今天的舞臺上;不過,他以書信體的方式寫下的<舞蹈和舞劇書信集>卻是最早的芭蕾舞蹈理論著作。他在書中所闡明的「面部表情是人體最有利於表達情感的部分」這觀念,更是一直影響到現在。
4.浪漫芭蕾(又被稱為白色芭蕾):
十九世紀的芭蕾可以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是浪漫派舞劇始於一八三○年左右,當時整個芭蕾舞活動的中心以法國巴黎為主。十九世紀後半葉,當巴黎的浪漫派舞劇漸趨衰退後,芭蕾舞劇活動的中心逐漸轉移到俄國的聖彼得堡---註○3。隨著時間和地點的改變而形成另一種表演形式的古典派舞劇—古典芭蕾。
歐洲由於工業革命成功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許多人為了逃避現實的機械式生活,便利用空閒時間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因此那時的文學與藝術活動,
註○3聖彼得堡是十八世紀初彼得一世所建,為俄羅斯的精神首都,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與大英、羅浮齊名。
都想脫離古典主義的束縛而獲得解放;反映在芭蕾舞的作品裡,則是脫離神話故事題材而轉向民間傳說,大部分的故事內容都是人和靈魂的關係,多顯露女性的柔弱和被動,因此對男性舞者來說是個失意的時期。這裡所強調的「浪漫」,其實就是在追求一種脫離現實生活的範圍,它可能是夢境、可能是異國情調、也可能是超寫實的想像空間。
浪漫芭蕾最有名的兩齣作品就是「仙女」和「吉賽兒」---註○4,前者的主要人物是仙女,後者的主角則是癡情的鬼魂;由於她們都是超寫實的人物,所以舞者經常以大量的跳躍動作及空中性的舞姿來表現她們的輕盈曼妙。現在我們所看到在鞋頭加上木頭,以利舞者足尖踮立的芭蕾硬鞋,就是在浪漫芭蕾盛行時期應劇情需要而出現的;這時期的裙子,有時剪短到僅剩一層薄紗圍在臀部上的地步,而這樣的裙子卻被作為標準的「芭蕾裙」一直延續到今天。
5.古典芭蕾:
芭蕾的誕生得感謝法國皇室的大力贊助和法王路易十四的興辦舞蹈學校,古典芭蕾的發揚光大則得力於俄國皇室和凱薩琳女皇的支持。
十八世紀的俄國在彼得大帝大力推行西化之後,大量自法國學習文化和藝術。一八三五年,當時的俄國女皇凱薩琳也成立了皇家舞校,她邀請法國舞者裴堤帕(Marius Petipa 1818–1910)前往表演。裴堤帕原本只擬短暫停留,後來卻待了六十多年,並逐步爬升到首席編舞家的地位。
裴堤帕終身拒學俄語而完全以法語教學,這對當時崇尚法國文化的俄國貴族和上流社會並不會造成隔閡。它為舞校和舞團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分散到世界各地繼續以法語上課和排舞,法文芭蕾術語也因此成了世界芭蕾舞的通用語言。
註○4「吉賽兒」於一八四一年在巴黎歌劇院首演,可說是法國浪漫芭蕾時期的高峰。
裴堤帕為俄國的皇家舞團編作了六十幾齣作品,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鉗」,這三支作品的音樂都是由大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專門為芭蕾量身訂作的。這三大古典芭蕾經典為芭蕾舞吸引來無數的舞迷,直到今天,許多編舞家都還在持續的以相同的音樂和主題編出他們自己版本的舞劇。
古典派舞劇的主要特色是:整個舞劇的呈現是壯觀的、氣勢宏偉的。舞劇的結構較為複雜有如交響樂般的磅礴,劇中角色穿插和安排皆以各種不同的組合出現,如群舞的隊形變化,小組舞的炫技、雙人舞的和諧和獨舞的優雅等架構依次出現,再配以專為劇情需要而設計的豪華佈景和服裝,更重要的是配著優美旋律和豐富戲劇感的交響樂,而構成了古典派舞劇的固定形式。
6.二十世紀的芭蕾:
二十世紀的芭蕾與其他種類的藝術發展情形一樣,本世紀初期的芭蕾也是對先前藝術活動的一種反對回應,此時的芭蕾不再只為展現技巧而設計,是透過舞蹈技巧來表達某種意境,或是傳達人們內心深處之種種,角色間的懸殊有了很大的改變,群舞不再只是站立兩旁的活佈景,更可喜的是兩性在舞臺上的分量已趨平等,使芭蕾除了表現女性之柔美外也可以欣賞到男性的陽鋼之氣和力美。而一直處於陪襯地位的音樂和舞臺設計到了二十世紀已頗受重視,且已提升到和舞蹈一樣的地位。
談到二十世紀的芭蕾,依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1877–1927)這位生於美國,發展於歐洲的現代舞蹈先驅者,是必須一提的。她的舞蹈自然而優雅,有如一首動人的詩或一幅美麗的畫,啟發了觀賞者的想像力。當1905年她到俄國首都公演,對年輕一代的舞者或編舞者影響很大。尤其是年輕的米契爾﹒佛金(Mikhail Fokine,1880–1924)他早就不滿於俄國芭蕾墨守成規以及演出的內容大多以展現技巧為主,所以當他看到了鄧肯的舞蹈時,他知道那些自然的衝動也曾在自己的內心吶喊過,在受到鄧肯的影響之後,他更確定該如何為未來的芭蕾描繪出一個輪廓。1907年時曾在他的新創作品<尤尼斯>(Eunice)中設計了舞者赤足演出,但當時這種赤腳上臺在姆林斯基劇院是被禁止的,後來改以穿膚色襪子代替。佛金主張芭蕾的表現除了自己具有的技巧系統外,應具有思想內容表現力,並且劇中人物的刻劃及動作的產生必須適合於劇情的需要,他努力不懈的推展芭蕾形式的改革,使他成為近代芭蕾的驅動者。這些新的觀念,在狄亞格列夫的推動下,在歐洲發展成為二十世紀新的藝術與新的趨勢。
二十世紀前葉的芭蕾風格,有別於裴堤帕式偏重於技巧展現的古典派芭蕾。他多著重在人性和情感的傳達,甚至在肢體上也採用了非古典的傳統造型和動作。對於群舞的處理在空間中的排列,突破了傳統的對稱或時間性的一致,有時也採用了不對稱和不和諧的畫面來突顯時代性創作的不同。運用更多的音樂戲劇張力表達,來代替以往用啞劇動作為敘述故事的工具。新創的舞劇大多偏重在人們內心對事物或大自然的情感訴說,舞劇的表現也改以獨幕方式來替代以往豪華且冗長的大場面。
二十世紀後半葉芭蕾編舞家的靈感有得自於以往的作品風格、或社會的流行風潮,用更自由的方式去尋求動作的更多可能性,也有從其他種類的舞蹈如爵士舞、踢踏舞或社交舞取其素材揉入自己的芭蕾作品,使芭蕾的內容更接近真實世界的生活,進而更容易使觀眾產生共鳴。
隨著二十世紀對人類身體看法的改變,芭蕾動作轉而偏向於較健美型的設計,速度也求快速與慢板有強烈的對比,肢體上的設計也大膽的跳脫了傳統芭蕾圓弧線條的要求,而採用手腕或足踝的翹曲造型。這些改變的產生除了芭蕾結合現代舞的表現形式之外,同時也受到現代各項藝術如音樂、美術和戲劇等的影響而擴大了表演的領域,使當代芭蕾朝著前衛激進的方向發展。
一八九九年,一個美國人在美國開始脫掉舞鞋跳舞。同樣是在面對新時代的十字路口,芭蕾開始走起「現代芭蕾」的路徑;另一方面,一個新的舞蹈形式正在萌芽,我們稱它為「現代舞」(Modern Dance)。
[ 本帖最后由 魔法王子 于 2007-7-17 09:47 AM 编辑 ] |
-
总评分: 积分 + 6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