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ALKS.CC

标题: 急!!今天需要这篇:吕氏春秋译文《壅塞》 [打印本页]

作者: 纸片人    时间: 2011-5-19 02:43 PM
标题: 急!!今天需要这篇:吕氏春秋译文《壅塞》
请各位mm帮忙我找这篇东西,明天考试要用到了,我找不到。谢谢~~
作者: death_melody    时间: 2011-5-19 02:52 PM
原文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後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 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於是报於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於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 “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於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

译文
亡国的君王不可以向他直谏。如此就没有办法听到真实的情况,从而贤人就不会来归顺。如此,他的思想就会受到蒙蔽.

秦缪公在位的时候,少数民族戎很强大. 秦缪公送给戎主一些年芳十六的女乐师和好的奴隶. 戎主因此非常高兴,日夜不停多次饮酒品尝美味. 身边告诉他秦国的贼兵已经来到国境的臣子,竟然被他拉开弓箭射杀. 秦国的贼兵果真到了, 戎主还醉卧在酒杯下.最终活活地被捉住绑缚起来.没有被捉住前不听忠告,捉住后也不明其原因.即使有善于说服君王的臣子,面对象这样的主子又能如何呢?

齐国攻打宋国,宋王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派去的人回来说:“齐寇已经临近了,国人都已经恐慌了。”左右近臣都对宋王说:“这就是所谓‘肉自己招致虫害’啊!凭着宋国的强大、齐兵的虚弱,怎么可能这样?”于是宋王大怒,屈杀了先前派去侦察的人。接着又派人去察看,派去的人的回报仍与前一个人的一样,宋王又一次大怒,仍屈杀了他。这样的事接连发生了多次。后来又派人去察看,这时齐军确实已经临近了,国人确实已经恐慌了。所派的这人在路上遇到了他的哥哥。他哥哥对他说:“国家已经十分危险了,你还要到哪里去?”弟弟说:“去替君主察看齐寇。想不到齐寇已经离得这么近,国人已经这么恐慌。现在私自担心的是,先前察看齐军动静的人都是因为回报齐军迫近而被屈杀的。如今我回报真情是死,不回报真情也是一死。这该如何是好呢?”他哥哥说:“如果回报真情,你会比国破后被杀的人先死,比逃跑的人先逃跑。”于是被派去的人回报宋王说:“根本没看到齐军在哪里,国人也非常安定。”宋王十分高兴。左右近臣都说:“可见先前被杀的人是该杀的了!”宋王就赐给这个人很多金钱。齐兵一到,宋王自己跳上车,急急忙忙逃命去了,这个人得以迁居他国,生活非常富裕。登上高山往下看,就会觉得牛像羊一样,羊像小猪一样。牛其实不像羊那样小,羊其实也不像小猪那样小,之所以觉得它们如此,是因为观察它们时所站的地势不对。如果因对牛羊这样小而发怒,这种人可算是头等的狂夫了。在狂颠中施行赏罚,这正是宋国灭亡的原因。

齐王想让淳于髡做太子的老师,但他推辞说: “我没有才能,不能担此大任.您不如选择国内德高望重之人让他做太子的老师.”齐王说:”你不要推辞了.我难道会要求您让太子象我一样才学突出吗?我本是一生就具备的.你替我让太子象尧一样,好吗?或者让他如舜一样,好吗?凡是以这种行事方式为快乐的君王,所走就会是不认为听从智者的见解是明智的道路,从此就不会接受正确的意见.自认为才华高于尧和舜,那将怎么可以开始被说服的呢?别人的进谏一定不接受,象这样的君王还没有听说可以长久保存王位的。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常表演给近臣们看,那班大臣为了讨好宣王,个个装模作样地接过来试一试,大家在故意把弓拉开一半,便故作惊讶地说:“哎呀,要拉开这弓的气力不少于一千多斤啊,不是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强的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一千多斤,难道不可悲吗? 世上那些忠贞的臣子,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很自然的。所以让国家灭亡的主子, 祸患在于(不听真言),把三百斤当作一千多斤。
是这个吗??copy回来的 希望帮到你
作者: 纸片人    时间: 2011-5-19 02:58 PM
本帖最后由 纸片人 于 2011-5-19 02:59 PM 编辑
原文: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 ...
death_melody 发表于 2011-5-19 02:52 PM



    哇,你好厉害~!!!谢谢你呀。~~~是雍塞对吗?请问你知道李清照最出名的宋诗是哪个吗?
我老师不肯说,只是说会出这题~他说很出名,上网就有了,可是我很不擅长上网找资料。
作者: death_melody    时间: 2011-5-19 03:01 PM
回复 3# 纸片人


    哈哈 不厉害啦 去google按一下就有了
我是直接copy你要的题目 应该是这篇吧O.O
等等我帮你找找哦
作者: 纸片人    时间: 2011-5-19 03:03 PM
回复  纸片人


    哈哈 不厉害啦 去google按一下就有了
我是直接copy你要的题目 应该是这篇吧O.O ...
death_melody 发表于 2011-5-19 03:01 PM



    好的好的,等你的好消息,我有找到,不过只找到原文,还是你厉害
作者: death_melody    时间: 2011-5-19 03:09 PM
本帖最后由 death_melody 于 2011-5-19 03:10 PM 编辑
好的好的,等你的好消息,我有找到,不过只找到原文,还是你厉害
纸片人 发表于 2011-5-19 03:03 PM



    呃.....应该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或者是《声声慢》吧...我不知道==         有很多答案  
楼主中几?
作者: 纸片人    时间: 2011-5-19 03:12 PM
呃.....应该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或者是《声声慢》吧...我不知道==         有很多答案{ ...
death_melody 发表于 2011-5-19 03:09 PM



    中五,我找到:http://qinghonghua.blog.163.com/ ... 394200711652854555/
不知道是不是。很晕
作者: 阿嫣    时间: 2011-5-19 03:13 PM
回复 3# 纸片人


    也有人说是《声声慢》 ,但也有人说《如梦令》清新浅显、直白如花,是李清照少女时代写的。但要论功力,绝对比不上《一剪梅》深。
《声声慢》与《一剪梅》不相上下,但也有人说,《声声慢》以悲戚哀婉取胜、以情动人,且相对较长,口语也较多,比不上《一剪梅》字字珠玑,意蕴绵长。

建议你熟读这3首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 纸片人    时间: 2011-5-19 03:14 PM
回复  纸片人


    也有人说是《声声慢》 ,但也有人说《如梦令》清新浅显、直白如花,是李清照少女时 ...
阿嫣 发表于 2011-5-19 03:13 PM



    哇。好的,请问有译文的吗?不是很明白原文的说,因为要回答问题。
作者: death_melody    时间: 2011-5-19 03:15 PM
中五,我找到:
不知道是不是。很晕
纸片人 发表于 2011-5-19 03:12 PM



    那每一首都去读好了
作者: 纸片人    时间: 2011-5-19 03:17 PM
那每一首都去读好了
death_melody 发表于 2011-5-19 03:15 PM



    而且名句精华还出完全部,死定了我。
作者: death_melody    时间: 2011-5-19 03:19 PM
而且名句精华还出完全部,死定了我。
纸片人 发表于 2011-5-19 03:17 PM



    @@我上个星期才考完华语
读名句都读得半死
楼主,其实你可以去百度打关键字找你要的诗然后搜索就可以了 很多你要的答案可以找到
作者: 纸片人    时间: 2011-5-19 03:22 PM
@@我上个星期才考完华语
读名句都读得半死
楼主,其实你可以去百度打关键字找你要的诗然后搜索就 ...
death_melody 发表于 2011-5-19 03:19 PM



    好的好的,谢谢你噢。
作者: 阿嫣    时间: 2011-5-19 04:15 PM
回复 9# 纸片人


    《声声慢》原文和译文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作者: 阿嫣    时间: 2011-5-19 04:19 PM
李清照的《一剪梅》的译文

【原文】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作者: 阿嫣    时间: 2011-5-19 04:20 PM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作者: 纸片人    时间: 2011-5-19 04:24 PM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 ...
阿嫣 发表于 2011-5-19 04:20 PM



    哇,很感激mm~~真的。。。mm好厉害。谢谢你噢。来我卖场买东西再给你优惠,哈哈,谢谢。
作者: 阿嫣    时间: 2011-5-19 04:27 PM
回复 17# 纸片人


    不客气。我还没试过网上购物啦
作者: 纸片人    时间: 2011-5-19 04:28 PM
回复  纸片人


    不客气。我还没试过网上购物啦
阿嫣 发表于 2011-5-19 04:27 PM



    恩恩,谢谢你哦,本人超爱网购的,有什么疑问可以来找我。
作者: 阿嫣    时间: 2011-5-19 04:33 PM
好的谢谢




欢迎光临 JBTALKS.CC (https://www.jbtalks.cc/) Powered by Discuz! X2.5